“山寨”现象的审美价值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7-8页 |
| ·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山寨”现象概述 | 第13-19页 |
| ·“山寨”一词的语源和延伸 | 第13-16页 |
| ·“山寨”一词的古今含义 | 第13-14页 |
| ·“山寨”一词的延伸 | 第14-16页 |
| ·“山寨”现象的起源和扩展 | 第16-19页 |
| ·“山寨”现象的起源 | 第16-17页 |
| ·“山寨”现象的扩展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山寨”现象的时代性爆发 | 第19-25页 |
| ·由“山寨机”引发的“山寨”潮流 | 第19-22页 |
| ·透视“山寨机”的竞争策略 | 第19-20页 |
| ·“山寨”潮流影响下的大众生活 | 第20-22页 |
| ·由“山寨”经济现象到“山寨”文化现象 | 第22-25页 |
| ·“山寨”林立的文化异军 | 第22-23页 |
| ·“山寨”文化现象形成的解读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山寨”现象兴起的原因 | 第25-29页 |
| ·主流品牌忽视的消费需求 | 第25-26页 |
| ·“草根文化”的集体爆发 | 第26-27页 |
| ·互联网的推波助澜 | 第27-28页 |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 第28-29页 |
| 第五章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的特征 | 第29-37页 |
| ·“山寨”现象的愉悦性 | 第29-31页 |
| ·“山寨”现象的官能愉悦 | 第29-30页 |
| ·“山寨”现象的情感愉悦 | 第30页 |
| ·“山寨”现象的精神愉悦 | 第30-31页 |
| ·“山寨”现象的媒介依赖性 | 第31-32页 |
| ·“山寨”现象的亲身体验性 | 第32-34页 |
| ·“山寨”现象的独特性 | 第34-37页 |
| 第六章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的实现 | 第37-45页 |
|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实现的内涵及其特点 | 第37-39页 |
|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实现的条件 | 第39-41页 |
|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实现的主体条件 | 第39-41页 |
|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实现的客体条件 | 第41页 |
|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实现的过程 | 第41-45页 |
|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的生产 | 第41-42页 |
|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的消费 | 第42-45页 |
| 第七章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意义与走向 | 第45-53页 |
|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的意义 | 第45-50页 |
|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主体的意义 | 第45-48页 |
| ·“山寨”现象审美价值客体的意义 | 第48-50页 |
| ·研究“山寨”现象的现代意义即“山寨”现象的走向 | 第50-53页 |
| ·个性化与低价 | 第50-51页 |
| ·模仿基础上的创新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注释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个人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