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生态型透水路面应用调查与原材料技术指标研究 | 第16-31页 |
2.1 透水沥青路面工程应用调查 | 第16-21页 |
2.1.1 国内典型透水路面工程应用调查 | 第16-18页 |
2.1.2 透水沥青混合料级配应用调查及评价 | 第18-21页 |
2.2 透水沥青路面原材料技术指标研究 | 第21-29页 |
2.2.1 沥青 | 第21-22页 |
2.2.2 粗集料 | 第22-25页 |
2.2.3 细集料 | 第25-27页 |
2.2.4 矿粉 | 第27-29页 |
2.2.5 改性剂 | 第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基于降雨强度等级的透水沥青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 第31-52页 |
3.1 基于降雨强度的透水路面设计分级 | 第31-38页 |
3.1.1 天津市降雨特性分析 | 第31-32页 |
3.1.2 天津市透水路面排水能力设计分级 | 第32-38页 |
3.2 透水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 第38-51页 |
3.2.1 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 第38-39页 |
3.2.2 原材料组成 | 第39-41页 |
3.2.3 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初选 | 第41-44页 |
3.2.4 级配矿料骨架结构稳定性研究 | 第44-46页 |
3.2.5 沥青混合料骨架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46-5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生态型透水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研究 | 第52-66页 |
4.1 生态型透水路面路用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 第52-60页 |
4.1.1 道路行业透水路面路用性能评价指标规范要求 | 第52-55页 |
4.1.2 透水路面路用性能指标限值研究 | 第55-60页 |
4.2 透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60-64页 |
4.2.1 透水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研究 | 第60页 |
4.2.2 透水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 | 第60-61页 |
4.2.3 透水沥青混合料低温稳定性研究 | 第61-63页 |
4.2.4 透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 第63-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基于荷载应力综合响应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 第66-82页 |
5.1 基于承载性能的透水沥青路面设计参数与标准 | 第66-70页 |
5.1.1 透水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组合型式 | 第66-67页 |
5.1.2 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数 | 第67-68页 |
5.1.3 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标准 | 第68-70页 |
5.2 透水沥青路面荷载应力计算模型建立 | 第70-72页 |
5.2.1 模型基本假设条件 | 第70页 |
5.2.2 车辆荷载参数选择 | 第70-71页 |
5.2.3 材料结构参数选择 | 第71-72页 |
5.3 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荷载应力分析 | 第72-77页 |
5.3.1 荷载应力分析正交试验设计 | 第72-74页 |
5.3.2 透水路面结构荷载应力计算 | 第74-75页 |
5.3.3 荷载应力计算结果评价 | 第75-77页 |
5.4 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确定 | 第77-81页 |
5.4.1 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评价 | 第77-79页 |
5.4.2 透水沥青路面推荐结构组合 | 第79-8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生态型透水沥青路面试验路性能检测 | 第82-94页 |
6.1 试验路概况 | 第82页 |
6.2 透水沥青混凝土试验路铺筑 | 第82-87页 |
6.2.1 试验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82-86页 |
6.2.2 透水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 第86-87页 |
6.3 生态型透水路面试验路检测 | 第87-92页 |
6.3.1 透水路面弯沉检测 | 第87-88页 |
6.3.2 透水沥青路面芯样检测 | 第88-90页 |
6.3.3 透水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检测 | 第90页 |
6.3.4 透水沥青路面透水性能检测 | 第90-91页 |
6.3.5 透水路面平整度检测 | 第91-9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主要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94-97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4-96页 |
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