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孟定傣族传统古乐—“岗傣邦告”的个案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 第8-9页 |
1、选题缘由 | 第8-9页 |
2、选题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2、田野调查点 | 第10页 |
(三)文献梳理和现状评述 | 第10-13页 |
1、关于涉及傣族跨界族群音乐著作及论文 | 第10-11页 |
2、关于傣族的音乐文化研究 | 第11-12页 |
3、傣族音乐传承与形态研究 | 第12-13页 |
(四)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关于“传统古乐”名词的辨析 | 第13-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孟定“岗傣邦告”的自然人文生态及历史源流考略 | 第16-22页 |
(一) 耿马孟定地区傣族自然及人文生态 | 第16-19页 |
1、自然地理环境 | 第16-17页 |
2、人文生态环境 | 第17-19页 |
(二)“岗傣邦告”的相关史料记载 | 第19-22页 |
1、乐器的源流与记载 | 第19-20页 |
2、乐队的记载 | 第20-22页 |
二、孟定“岗傣邦告”的音乐形态研究 | 第22-40页 |
(一)“岗傣邦告”的乐器形态及功能分析 | 第22-29页 |
1、乐器的使用情况 | 第22-27页 |
2、乐器的功能分析 | 第27-29页 |
(二)“岗傣邦告”的组织规模及组合方式 | 第29-31页 |
1、成员的组织规模 | 第29-30页 |
2、表演成员及组合形式 | 第30-31页 |
(三)“岗傣邦告”的音乐结构及表演场域 | 第31-40页 |
1、表演曲目及音乐结构分析 | 第31-37页 |
2、表演场域及音乐题材 | 第37-40页 |
三、“岗傣邦告”的音乐互动及文化寓义诠释 | 第40-45页 |
(一)跨境背景下的音乐互动 | 第40-42页 |
1、“岗傣邦告”形成跨界传播的内在动因 | 第40-41页 |
2、滚乃与边界的音乐交流 | 第41-42页 |
(二)滚乃“岗傣邦告”的生存现状及文化寓义诠释 | 第42-45页 |
1、“岗傣邦告”的生存现状考究 | 第42-43页 |
2、“岗傣邦告”的文化寓意解析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一 | 第51-71页 |
附录二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