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混合动力客车的发展优势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混合动力客车的发展优势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混合动力客车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混合动力客车发展概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外混合动力客车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2 国内混合动力客车的发展 | 第13-14页 |
1.4 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混合动力汽车驱动方案及相关理论 | 第17-38页 |
2.1 混合动力车辆各种驱动系统的结构比较分析 | 第17-20页 |
2.1.1 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方式 | 第17-18页 |
2.1.2 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方式 | 第18-19页 |
2.1.3 混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方式 | 第19-20页 |
2.1.4 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系统结构 | 第20页 |
2.2 XM L6125 型混合动力客车驱动方案及工作过程 | 第20-24页 |
2.2.1 原型车驱动系统概述 | 第20-21页 |
2.2.2 原型车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工作模式分析 | 第21-23页 |
2.2.3 原型车驱动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23-24页 |
2.3 改进型车驱动方案设计 | 第24-28页 |
2.3.1 改进型车驱动方案的确定 | 第24-25页 |
2.3.2 改进型车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工作过程 | 第25-28页 |
2.3.3 改进型车驱动系统结构特点 | 第28页 |
2.4 改进型车的结构与参数设计 | 第28-37页 |
2.4.1 整车基本参数和动力性指标 | 第29页 |
2.4.2 发动机的选择及参数设计 | 第29-30页 |
2.4.3 电机的选择及参数设计 | 第30-32页 |
2.4.4 超级电容的选择及参数设计 | 第32-34页 |
2.4.5 主减速比的选择 | 第34-35页 |
2.4.6 行星变速器方案的选择及参数设计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混合动力客车驱动系统建模研究 | 第38-54页 |
3.1 建模方法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3.1.1 逆向仿真基本思路 | 第38页 |
3.1.2 正向仿真基本思路 | 第38-39页 |
3.1.3 本文所采用的建模仿真思路 | 第39-40页 |
3.2 驾驶员模型 | 第40-43页 |
3.2.1 驾驶员模型概述 | 第40-41页 |
3.2.2 基于 PID 控制的驾驶员模型 | 第41-43页 |
3.3 发动机模型 | 第43-44页 |
3.4 离合器模型 | 第44-46页 |
3.5 行星变速器模型 | 第46-48页 |
3.6 电机模型 | 第48-49页 |
3.7 超级电容模型 | 第49-51页 |
3.8 整车动力学模型 | 第51-53页 |
3.9 整车仿真基本数据 | 第53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 | 第54-67页 |
4.1 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策略的控制目标 | 第54-55页 |
4.2 不同驱动系统结构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策略分析 | 第55-59页 |
4.2.1 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策略 | 第55-56页 |
4.2.2 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策略 | 第56-58页 |
4.2.3 混联式混合动力车辆控制策略 | 第58-59页 |
4.3 原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 | 第59-60页 |
4.4 改进型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 | 第60-62页 |
4.5 改进型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建模 | 第62-65页 |
4.6 离合器的相关控制 | 第65-6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7-98页 |
5.1 道路循环工况的选择 | 第67页 |
5.2 中国典型城市工况的仿真及其分析 | 第67-77页 |
5.2.1 原型车单循环仿真情况 | 第68-71页 |
5.2.2 改进型车单循环仿真情况 | 第71-73页 |
5.2.3 连续多循环仿真试验 | 第73-77页 |
5.3 曼哈顿城市工况的仿真及其分析 | 第77-85页 |
5.3.1 原型车单循环仿真情况 | 第78-80页 |
5.3.2 改进型车单循环仿真情况 | 第80-81页 |
5.3.3 连续多循环仿真试验 | 第81-85页 |
5.4 奥伦奇城市工况的仿真及其分析 | 第85-90页 |
5.4.1 原型车单循环仿真情况 | 第86-88页 |
5.4.2 改进型车单循环仿真情况 | 第88-90页 |
5.5 定距离自由行驶工况仿真及分析 | 第90-95页 |
5.5.1 原型车定距离自由行驶 | 第90-93页 |
5.5.2 改进型车定距离自由行驶 | 第93-95页 |
5.6 各种道路工况的仿真情况总结 | 第95-9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个人简介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