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生物质资源及其特点 | 第8-14页 |
1.1.1 生物质的化学组成 | 第8页 |
1.1.2 我国生物质资源分布与特点 | 第8-12页 |
1.1.3 藻类生物质资源及其特点 | 第12-14页 |
1.2 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与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内外藻类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 论文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1 论文背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32页 |
2.1 生物质热裂解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2.1.1 生物质热裂解的概念 | 第22页 |
2.1.2 生物质热裂解反应机理 | 第22-24页 |
2.1.3 影响生物质热裂解过程及产物组成的因素 | 第24-25页 |
2.2 生物质热裂解工艺类型及流程 | 第25-28页 |
2.2.1 生物质热裂解工艺类型 | 第25-27页 |
2.2.2 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的工艺流程 | 第27-28页 |
2.3 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28-32页 |
2.3.1 国外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2.3.2 国内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藻类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 第32-4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3.1.2 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3.2.1 热解特性分析 | 第35-38页 |
3.2.2 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8-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油实验装置设计 | 第45-71页 |
4.1 螺旋给料器的设计 | 第45-54页 |
4.1.1 工作原理 | 第45-47页 |
4.1.2 螺旋给料器设计的基本参数及要求 | 第47页 |
4.1.3 具体设计计算 | 第47-54页 |
4.2 鼓泡流化床反应器的设计 | 第54-60页 |
4.2.1 工作原理 | 第54-55页 |
4.2.2 鼓泡流化床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参数及要求 | 第55页 |
4.2.3 具体设计计算 | 第55-60页 |
4.3 旋风除尘器的设计 | 第60-61页 |
4.3.1 工作原理 | 第60页 |
4.3.2 旋风除尘器设计的基本参数及要求 | 第60-61页 |
4.3.3 具体设计计算 | 第61页 |
4.4 冷凝器的设计 | 第61-68页 |
4.4.1 工作原理 | 第61-62页 |
4.4.2 冷凝器的基本参数及要求 | 第62页 |
4.4.3 具体设计计算 | 第62-68页 |
4.5 其它附属部件的设计 | 第68-69页 |
4.5.1 集炭箱 | 第68页 |
4.5.2 集油罐 | 第68页 |
4.5.3 其余配置 | 第68-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藻类快速高效热解的初步实验研究 | 第71-81页 |
5.1 冷态实验 | 第71-74页 |
5.1.1 实验前的准备 | 第71页 |
5.1.2 实验方案 | 第71-74页 |
5.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4页 |
5.2 热态实验 | 第74-80页 |
5.2.1 实验前的准备 | 第75页 |
5.2.2 实验方案 | 第75-77页 |
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7-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