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6页 |
1.1 芳香植物 | 第11-16页 |
1.1.1 甜牛至 | 第12-13页 |
1.1.2 德国甘菊 | 第13-14页 |
1.1.3 薰衣草 | 第14-16页 |
1.2 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1.2.1 行为学观察法 | 第16-19页 |
1.2.2 睡眠实验 | 第19-20页 |
1.2.3 神经电生理实验法 | 第20-21页 |
1.2.4 神经系统生物化学分析法 | 第21页 |
1.3 微胶囊技术 | 第21-25页 |
1.3.1 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21页 |
1.3.2 微胶囊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3.3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分类 | 第22-23页 |
1.3.4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 | 第23-25页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复方精油镇静催眠功效研究 | 第26-54页 |
2.1 试验用精油化学成分分析 | 第26-33页 |
2.1.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2.1.3 讨论 | 第30-33页 |
2.2 小鼠对不同浓度精油嗅觉偏好的测试 | 第33-40页 |
2.2.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2.2.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2.2.3 讨论 | 第37-40页 |
2.3 不同浓度精油镇静作用的测试 | 第40-46页 |
2.3.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2.3.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2.3.3 讨论 | 第44-46页 |
2.4 不同浓度精油催眠作用的测试 | 第46-52页 |
2.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2.4.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2.4.3 讨论 | 第50-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β-环糊精-复方精油微胶囊的制备 | 第54-65页 |
3.1 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3.1.1 试验试剂 | 第54-55页 |
3.1.2 试验仪器 | 第55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55-58页 |
3.2.1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以β-环糊精为壁材的复方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流程 | 第55页 |
3.2.2 紫外分光发测定复方精油微胶囊的包合率 | 第55-57页 |
3.2.3 影响复方精油微胶囊化的单因素实验 | 第57页 |
3.2.4 复方精油微胶囊包合条件的优化 | 第57-58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3.3.1 反应温度对复方精油微胶囊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2 β-环糊精的浓度对复方精油微胶囊化的影响 | 第59-60页 |
3.3.3 复方精油与β-环糊精的配比对微胶囊化的影响 | 第60-61页 |
3.3.4 反应时间对复方精油微胶囊化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5 正交试验工艺优化结果 | 第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