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

公益诉讼起诉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公益诉讼概述第11-16页
    1.1 公益诉讼的界定第11-13页
        1.1.1 公共利益第11-12页
        1.1.2 公益诉讼第12-13页
    1.2 公益诉讼的发展背景第13-14页
    1.3 公益诉讼的起诉第14-16页
        1.3.1 公共利益的救济形式第14-15页
        1.3.2 公益诉讼的起诉问题第15-16页
第2章 公益诉讼的诉权主体第16-23页
    2.1 诉权理论第16-18页
        2.1.1 一般主体的诉权第16-18页
        2.1.2 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第18页
    2.2 主要国家和地区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考察第18-19页
        2.2.1 美国的集团诉讼第18页
        2.2.2 德国的团体诉讼第18-19页
        2.2.3 法国、英国的特定机关诉讼第19页
        2.2.4 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选定当事人诉讼第19页
    2.3 我国各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的实践探索第19-23页
        2.3.1 检察机关及其他机关第20-21页
        2.3.2 社团组织与个人第21-23页
第3章 公益诉讼的起诉条件第23-27页
    3.1 可诉范围第23-24页
        3.1.1 各国关于公益诉讼范围的认定第23页
        3.1.2 我国的立法缺陷与实践情形第23-24页
    3.2 起诉方式第24-25页
        3.2.1 单独起诉第24页
        3.2.2 参与诉讼第24-25页
        3.2.3 共同起诉第25页
    3.3 其他影响因素第25-27页
        3.3.1 诉讼成本第25页
        3.3.2 法律援助第25-27页
第4章 完善我国公益诉讼起诉的构想第27-34页
    4.1 扩大适格原告范围,确定多元起诉方式第27-30页
        4.1.1 检察机关与特定机关第27-28页
        4.1.2 部分社会组织与团体第28-29页
        4.1.3 公民个人第29-30页
    4.2 界定相关起诉主体的可诉范围第30-32页
        4.2.1 检察机关的起诉范围第30-31页
        4.2.2 社会组织与团体、公民个人的起诉范围第31-32页
    4.3 完善起诉保障机制第32-34页
        4.3.1 降低诉讼成本第32-33页
        4.3.2 发展法律援助第33-34页
结语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esearch on Mechanisms of Credential Disclosure in ATN
下一篇:对协调铁路信号系统集成项目主导方与成员方利益冲突的研究--模块化组织理论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