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醉酒驾驶行为入罪的必要性分析 | 第8-14页 |
第一节 其他国家及地区法律对酒后、醉酒驾驶行为的规制及其分析 | 第8-10页 |
一、德国法对酒后、醉酒驾驶行为的规制及其分析 | 第9页 |
二、日本法对酒后、醉酒驾驶行为的规制及其分析 | 第9-10页 |
第二节 醉酒驾驶入罪前我国法律对酒后驾车行为的规制及其分析 | 第10-14页 |
一、行政法律对酒后驾驶行为的规制及其分析 | 第11-12页 |
二、刑法对酒后驾驶行为的规制及其分析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醉酒驾驶行为入罪的正当性分析 | 第14-19页 |
第一节 从风险社会理论分析醉酒驾驶行为入罪的正当性 | 第14-16页 |
一、风险社会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二、提前控制交通事故风险的必要性分析 | 第15页 |
三、刑法早期介入对于降低社会风险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分析醉酒驾驶行为入罪的正当性 | 第16-17页 |
一、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概述 | 第16页 |
二、醉酒驾驶入罪与原因自由行为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从其他角度分析醉酒驾驶行为入罪的正当性 | 第17-19页 |
一、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分析醉酒驾驶行为入罪的正当性 | 第17-18页 |
二、从刑法谦抑性的角度分析醉酒驾驶行为入罪的正当性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醉酒驾驶行为入罪的立法技术分析 | 第19-26页 |
第一节 醉酒驾驶犯罪的定罪 | 第19-23页 |
一、犯罪客体 | 第19-20页 |
二、犯罪客观方面 | 第20-21页 |
三、犯罪主体 | 第21页 |
四、犯罪主观方面 | 第21-23页 |
第二节 醉酒驾驶犯罪的量刑 | 第23-26页 |
一、我国醉酒驾驶犯罪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相关犯罪法定刑的比较分析 | 第24页 |
二、犯罪情节对醉酒驾驶犯罪量刑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四章 醉酒驾驶入罪后的司法实践反思 | 第26-29页 |
第一节 隔夜醉驾行为的认定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拒绝酒精检测行为的认定 | 第27页 |
第三节 醉酒驾驶案件是否适用缓刑或免于处罚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注释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后记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