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丙酮装置异丙苯单元生产工艺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 第11-12页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4 论文研究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1.4.2 本文创新点 | 第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页 |
2 单元评价方法适宜性论证及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2.1 各种评价理论对该单元的适宜性分析 | 第14-16页 |
2.2 选定方法概要 | 第16页 |
2.3 异丙苯单元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3.1 人机环境系统理论 | 第16-17页 |
2.3.2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 | 第17页 |
2.3.3 风险控制理论 | 第17-18页 |
3 异丙苯单元指标体系建立 | 第18-39页 |
3.1 异丙苯单元工艺概要 | 第18-20页 |
3.2 异丙苯单元危险性分析 | 第20-26页 |
3.2.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第20-25页 |
3.2.2 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 | 第25-26页 |
3.2.3 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 第26页 |
3.3 异丙苯单元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38页 |
3.3.1 单元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3.3.2 指标选取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27-28页 |
3.3.3 单元危险有害因素指标构建方法 | 第28页 |
3.3.4 单元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32页 |
3.3.5 单元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 第32-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灰色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9-43页 |
4.1 层次分析法步骤 | 第39-41页 |
4.2 灰色评价步骤 | 第41-43页 |
5 实证研究 | 第43-61页 |
5.1 对象异丙苯生产单元的概况 | 第43-48页 |
5.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48-52页 |
5.3 异丙苯单元灰色评价 | 第52-60页 |
5.4 小结 | 第60-6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单元安全性措施及建议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A | 第67-69页 |
附录 B | 第69-72页 |
详细摘要 | 第72-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