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新农保制度试点地区推行的成效与制度改进研究--基于任丘市的调研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导论第10-2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0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11-14页
        1.2.2 过内研究概况第14-20页
    1.3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 研究的创新点第22-23页
2、有关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3-28页
    2.1 有关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概念界定第23-24页
        2.1.1 社会保障的概念第23页
        2.1.2 有关养老保险的概念第23页
        2.1.3 有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第23-24页
    2.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第24-26页
        2.2.1 福利经济理论第24页
        2.2.2 风险管理理论第24-25页
        2.2.3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福利国家理论第25页
        2.2.4 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经典社会保障理论第25-26页
    2.3 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方式第26-28页
        2.3.1 家庭养老第26页
        2.3.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第26页
        2.3.3 “五保户”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第26-27页
        2.3.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27页
        2.3.5 商业养老保险第27-28页
3、任丘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成效与经验分析第28-45页
    3.1 试点选择的意义第28-29页
    3.2 调查过程及样本描述第29页
    3.3 任丘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环境分析第29-32页
        3.3.1 经济基础良好第29-31页
        3.3.2 政府高度重视第31-32页
        3.3.3 农民需求增加第32页
    3.4 任丘市新农保运行基本情况与成效分析第32-40页
        3.4.1 农户的参与程度第32-36页
        3.4.2 养老金对农民需求的满足状况第36-37页
        3.4.3 农户参保的可承受能力第37-38页
        3.4.4 农户对新农保政策的主观感受第38-39页
        3.4.5 农户养老观念的变化第39-40页
    3.5 经济发达地区新农保政策实施的经验思考第40-45页
        3.5.1 要重视经济的基础性作用第40-41页
        3.5.2 要重视对民生的投入第41-42页
        3.5.3 要以城乡统筹的思路推行新农保制度第42页
        3.5.4 要建立农民参保政府补贴激励机制第42-43页
        3.5.5 要重视新农保制度与有关制度的衔接第43-45页
4、任丘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45-55页
    4.1 任丘市新农保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45-49页
        4.1.1 农民普遍选择低缴费档次第45页
        4.1.2 新农保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低第45-46页
        4.1.3 政策引导不到位第46-48页
        4.1.4 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第48-49页
        4.1.5 基金保值增值途径狭窄第49页
    4.2 农民参保质量低的原因分析第49-55页
        4.2.1 缺少专业化工作队伍第49-50页
        4.2.2 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比较慢第50-51页
        4.2.3 养老金待遇水平低于农民期望第51-52页
        4.2.4 一次性补缴的方式使农民难以承受第52-53页
        4.2.5 家庭养老的观念仍占据主要地位第53页
        4.2.6 对政策的不信任第53-55页
5、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第55-62页
    5.1 继续强化新农保政策的普及工作第55-56页
        5.1.1 使用适合农民的普及方法第55页
        5.1.2 加强反馈、监督部门的作用第55-56页
    5.2 实现新农保基金的有效保值与增值第56-58页
        5.2.1 提高新农保基金投资运营的层次第56页
        5.2.2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宽投资渠道第56-57页
        5.2.3 加强新农保基金的多维监管机制和保证信息透明第57-58页
    5.3 建立完善农民参保激励机制第58-59页
        5.3.1 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实行比例费率制第58页
        5.3.2 基础养老金与CPI挂钩第58-59页
        5.3.3 鼓励参保农民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并长期缴费第59页
    5.4 建立完善有关新农保的法律法规第59-60页
    5.5 明确政府责任第60-62页
6、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道路探索第62-64页
    6.1 探索建立养老金的弹性制度第62页
    6.2 探索建立乡镇企业与农民共同缴费的缴费方式第62页
    6.3 探索建立土地制度与养老保障相衔接第62-63页
    6.4 探索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第68-72页
后记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预算松弛影响因素研究--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下一篇:我国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197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