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钢筋混凝土肋拱桥承载力评估及加固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桥梁评估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桥梁加固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第2章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病害及检测分析 | 第18-36页 |
| ·典型病害及成因分析 | 第18-21页 |
| ·主拱圈和拱座病害 | 第18-19页 |
| ·排架立柱和盖梁病害 | 第19页 |
| ·连接接头病害 | 第19-20页 |
| ·桥面系病害 | 第20-21页 |
| ·墩台和基础病害 | 第21页 |
| ·结构材料病害 | 第21页 |
| ·检测内容 | 第21-22页 |
| ·检测方法 | 第22-24页 |
| ·白塔桥的检测分析 | 第24-35页 |
| ·工程概况 | 第25页 |
| ·检测内容 | 第25-27页 |
| ·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27-34页 |
| ·检测结论及评定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结构分析及荷载试验 | 第36-60页 |
| ·有限元计算理论 | 第36-40页 |
| ·静力有限元数值分析理论 | 第36-38页 |
| ·动力特性的有限元数值分析理论 | 第38-40页 |
| ·静力模型的建立及内力计算 | 第40-43页 |
| ·静载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 ·静载试验方案 | 第43-46页 |
| ·静载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 ·自振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 第48-54页 |
| ·空间模型简化分析 | 第48-49页 |
|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49-52页 |
| ·空间稳定性分析 | 第52-54页 |
| ·动载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54-59页 |
| ·动载试验方案 | 第54-55页 |
| ·动载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4章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承载力评估 | 第60-80页 |
| ·桥梁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 第60-64页 |
| ·桥梁评估的定义 | 第60页 |
| ·桥梁评估的内容 | 第60-61页 |
| ·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 第61-64页 |
| ·承载能力综合评估法 | 第64页 |
| ·有限元评估模型的参数修正 | 第64-73页 |
| ·材料强度和弹性模量修正 | 第64-66页 |
| ·结构横向分布修正 | 第66-68页 |
| ·结构冲击系数修正 | 第68-69页 |
| ·施工阶段及边界条件修正 | 第69-72页 |
| ·评估模型其他参数的确定 | 第72-73页 |
| ·白塔桥的评估验算 | 第73-79页 |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第73-76页 |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 第76-78页 |
| ·白塔桥的评估结论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5章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的加固方法与选择 | 第80-85页 |
| ·桥梁加固的基本原则 | 第80页 |
|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的常用加固方法 | 第80-83页 |
| ·增大截面加固法 | 第80-81页 |
| ·粘贴加固法 | 第81页 |
| ·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 第81页 |
| ·增加横系梁加固法 | 第81-82页 |
| ·套箍加固法 | 第82页 |
| ·箱型关键截面转换加固法 | 第82-83页 |
| ·墩台和基础加固法 | 第83页 |
|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加固方法的选择原则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6章 白塔桥的加固分析 | 第85-96页 |
| ·白塔桥加固方法的比选 | 第85页 |
| ·白塔桥维修加固措施 | 第85-88页 |
| ·拱上结构加固措施 | 第86-87页 |
| ·主拱圈加固措施 | 第87-88页 |
| ·白塔桥加固效果分析 | 第88-92页 |
| ·加固前后静力性能对比分析 | 第88-91页 |
| ·加固前后动力性能对比分析 | 第91-92页 |
| ·白塔桥加固后承载能力评估 | 第92-95页 |
| ·加固后拱脚截面承载能力验算 | 第93-94页 |
| ·加固后3L/8拱截面承载能力验算 | 第94-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