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信息公开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2.2 我国信息公开制度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可行性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2.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内涵 | 第14-15页 |
2.1.1 政府信息的含义 | 第14页 |
2.1.2 政府信息公开的含义 | 第14-15页 |
2.1.3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第15页 |
2.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1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5-16页 |
2.2.2 公民知情权理论 | 第16页 |
2.2.3 诚信理论 | 第16页 |
2.2.4 行政控权和参与理论 | 第16-17页 |
2.3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2.3.1 政府信息公开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 第17页 |
2.3.2 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 | 第17-18页 |
2.3.3 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行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 | 第18页 |
2.3.4 政府信息公开是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重要机制 | 第18-20页 |
第3章 中美两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概述 | 第20-29页 |
3.1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概述 | 第20-24页 |
3.1.1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20-21页 |
3.1.2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3.1.3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 第22-24页 |
3.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概述 | 第24-29页 |
3.2.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24-26页 |
3.2.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 | 第26-27页 |
3.2.3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 第27页 |
3.2.4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救济机制 | 第27-29页 |
第4章 中美信息公开制度之比较及经验借鉴 | 第29-36页 |
4.1 中美信息公开的立法模式比较 | 第29-30页 |
4.2 中美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比较 | 第30-31页 |
4.2.1 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的比较 | 第30页 |
4.2.2 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的比较 | 第30-31页 |
4.3 中美信息公开的实施机关比较 | 第31-32页 |
4.4 中美信息公开的公开方式比较 | 第32页 |
4.5 中美信息公开的主管机构比较 | 第32-33页 |
4.6 中美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机制比较 | 第33页 |
4.7 中美信息公开的监督和救济机制比较 | 第33-34页 |
4.8 美国信息公开的经验及借鉴意义 | 第34-36页 |
第5章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 第36-47页 |
5.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现存问题 | 第36-38页 |
5.2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现存问题的原因 | 第38-40页 |
5.3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0-47页 |
5.3.1 加强宣传,进一步转变政府和公众的思想观念 | 第40页 |
5.3.2 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信息公开法律 | 第40-41页 |
5.3.3 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监督政府信息公开的积极性 | 第41-42页 |
5.3.4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救济机制 | 第42-44页 |
5.3.5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信息公开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