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国外的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6-19页 |
1.4 结构损伤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结构损伤识别理论和方法 | 第24-48页 |
2.1 概述 | 第24-27页 |
2.1.1 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 第24-25页 |
2.1.2 损伤识别的目标 | 第25页 |
2.1.3 结构损伤识别的分类 | 第25-27页 |
2.2 基于静态测量数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27-28页 |
2.3 基于动态测量数据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28-42页 |
2.3.1 基于模态频率变化的损伤识别法 | 第28-30页 |
2.3.2 基于模态振型变化的损伤识别法 | 第30-35页 |
2.3.3 基于柔度变化的损伤识别法 | 第35-37页 |
2.3.4 基于刚度变化的损伤识别法 | 第37-38页 |
2.3.5 基于模态应变能的损伤识别法 | 第38-39页 |
2.3.6 基于模型修正的损伤识别法 | 第39-40页 |
2.3.7 无模型损伤识别法 | 第40-41页 |
2.3.8 基于概率统计信息的损伤识别法 | 第41-42页 |
2.3.9 基于频响函数(传递函数)的损伤识别法 | 第42页 |
2.4 基于人工智能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42-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基于神经网络梁结构的损伤识别仿真研究 | 第48-66页 |
3.1 概述 | 第48页 |
3.2 结构损伤的神经网络模型 | 第48-55页 |
3.2.1 BP神经网络 | 第48-51页 |
3.2.2 RBF神经网络 | 第51-54页 |
3.2.3 PNN神经网络 | 第54页 |
3.2.4 简要评述 | 第54-55页 |
3.3 损伤模型与损伤指标 | 第55-56页 |
3.3.1 损伤模型 | 第55页 |
3.3.2 损伤指标理论 | 第55-56页 |
3.4 结构损伤BP网络程序的实现 | 第56-58页 |
3.5 数值算例 | 第58-64页 |
3.5.1 分析模型 | 第58-59页 |
3.5.2 有限元分析 | 第59-61页 |
3.5.3 单损伤识别 | 第61页 |
3.5.4 双损伤识别 | 第61-63页 |
3.5.5 三处损伤识别 | 第63-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态参数钢桁架桥的损伤识别及试验研究 | 第66-82页 |
4.1 引言 | 第66页 |
4.2 数值算例验证 | 第66-74页 |
4.2.1 分析模型 | 第66-67页 |
4.2.2 有限元分析 | 第67-71页 |
4.2.3 单损伤识别 | 第71页 |
4.2.4 多损伤识别 | 第71-74页 |
4.3 试验验证 | 第74-80页 |
4.3.1 试验目的 | 第74页 |
4.3.2 试验模型设计 | 第74-75页 |
4.3.3 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 第75-76页 |
4.3.4 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 第76-78页 |
4.3.5 损伤识别 | 第78-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多模态参数钢桁梁柔性拱桥的损伤识别 | 第82-109页 |
5.1 九江长江大桥概况 | 第82页 |
5.2 实桥的有限元分析 | 第82-87页 |
5.2.1 有限元结构模型 | 第83-84页 |
5.2.2 模态分析计算 | 第84-87页 |
5.3 模型设计 | 第87-99页 |
5.3.1 模型相似设计理论 | 第87-88页 |
5.3.2 模型设计的准则和要求 | 第88页 |
5.3.3 模型设计的相似分析 | 第88-91页 |
5.3.4 模型与实型的换算 | 第91-94页 |
5.3.5 数值试验验证 | 第94-97页 |
5.3.6 模型结构设计 | 第97-99页 |
5.4 模型桥的有限元分析 | 第99-101页 |
5.4.1 有限元结构模型 | 第99页 |
5.4.2 模态分析计算 | 第99-100页 |
5.4.3 结果分析 | 第100-101页 |
5.5 模型桥的试验 | 第101-105页 |
5.5.1 实验概况 | 第101-102页 |
5.5.2 模型实验 | 第102-105页 |
5.6 模型桥的损伤识别 | 第105-108页 |
5.6.1 BP网络训练样本的产生 | 第105页 |
5.6.2 BP网络结构的训练 | 第105-107页 |
5.6.3 损伤识别结果 | 第107-10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9-110页 |
6.2 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6.3 展望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4-125页 |
附录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