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矿用标准气体自动配比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方案设计 | 第14-24页 |
2.1 标准气体的配比方法 | 第14页 |
2.2 气体流量的测量方法 | 第14-15页 |
2.3 基于质量流量控制的动态配气原理 | 第15-16页 |
2.4 矿用标准气体自动配比系统方案设计 | 第16-21页 |
2.4.1 配比系统工艺流程 | 第16-18页 |
2.4.2 硬件控制方案设计 | 第18-19页 |
2.4.3 软件控制方案设计 | 第19-21页 |
2.5 流量控制方案设计 | 第21页 |
2.6 气体浓度标定方案设计 | 第21-2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系统硬件开发设计 | 第24-42页 |
3.1 核心芯片的选型 | 第24页 |
3.2 电源设计 | 第24-25页 |
3.3 最小系统设计 | 第25-29页 |
3.3.1 芯片电源电路 | 第26页 |
3.3.2 时钟电路设计 | 第26-27页 |
3.3.3 复位电路设计 | 第27页 |
3.3.4 JTAG接口电路设计 | 第27-28页 |
3.3.5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3.4 气路通断控制电路 | 第29-31页 |
3.5 质量流量控制器 | 第31-36页 |
3.5.1 质量流量控制器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 | 第31-33页 |
3.5.2 质量流量控制器的接线 | 第33-34页 |
3.5.3 质量流量控制器的标定和不同气体的换算 | 第34-35页 |
3.5.4 质量流量控制器的控制电路设计 | 第35-36页 |
3.6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 第36-38页 |
3.7 硬件电路抗干扰处理 | 第38-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系统软件开发设计 | 第42-68页 |
4.1 下位机软件开发环境Keil uVision4 | 第42-43页 |
4.2 下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 第43-57页 |
4.2.1 配比系统主程序流程 | 第43-46页 |
4.2.2 模拟信号采集及均值滤波器程序设计 | 第46-50页 |
4.2.3 气体流量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50-57页 |
4.2.3.1 模糊控制技术概述 | 第50-51页 |
4.2.3.2 PID控制技术 | 第51-53页 |
4.2.3.3 模糊PID控制技术 | 第53-54页 |
4.2.3.4 配比流量调节控制器设计 | 第54-57页 |
4.3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Visual C++6.0 | 第57-59页 |
4.4 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 第59-62页 |
4.4.1 系统欢迎界面 | 第59-60页 |
4.4.2 用户管理界面设计 | 第60页 |
4.4.3 系统配比界面设计与实现 | 第60-61页 |
4.4.4 实时数据显示界面 | 第61页 |
4.4.5 实时曲线显示界面 | 第61-62页 |
4.5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第62-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系统综合实验 | 第68-76页 |
5.1 配气工作台实物概况 | 第68-69页 |
5.2 所配制标准气体浓度检测标定实验 | 第69-74页 |
5.2.1 色谱分析检测仪单元与原理 | 第70-71页 |
5.2.2 色谱分析仪定量方法 | 第71-72页 |
5.2.3 浓度检测标定数据 | 第72-74页 |
5.3 配比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总结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