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物资流通论文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物流联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第12-13页
        1.1.2 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第13-14页
        1.1.3 物流联盟价值凸显第14页
        1.1.4 物流联盟所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2 问题的提出第15-17页
        1.2.1 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第15-16页
        1.2.2 社会网络结构对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的影响第16-17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2 研究意义第18页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第18-21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3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21-24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4-34页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第24-25页
    2.2 物流联盟相关研究第25-27页
        2.2.1 物流联盟成员选择研究第25页
        2.2.2 物流联盟的稳定性研究第25-26页
        2.2.3 物流联盟的风险识别与绩效评估研究第26-27页
    2.3 协同创新相关研究第27-29页
        2.3.1 协同创新的动因和模式研究第27-28页
        2.3.2 协同创新的伙伴选择研究第28页
        2.3.3 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与绩效研究第28-29页
    2.4 物流联盟协同创新相关研究第29-30页
        2.4.1 物流联盟协同研究第29-30页
        2.4.2 联盟协同创新研究第30页
    2.5 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创新领域的应用研究第30-31页
    2.6 已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第31-34页
第3章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第34-46页
    3.1 物流联盟理论第34-36页
        3.1.1 物流联盟的定义第34-35页
        3.1.2 物流联盟的形成动因第35页
        3.1.3 物流联盟的方式第35-36页
    3.2 协同创新理论第36-39页
        3.2.1 协同创新的内涵第36-37页
        3.2.2 协同创新的特点第37-38页
        3.2.3 协同创新的层次结构及发展趋势第38-39页
    3.3 社会网络分析法第39-43页
        3.3.1 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含义第39-40页
        3.3.2 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发展第40-41页
        3.3.3 社会网络分析法的主要理论第41-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6页
第4章 物流联盟网络特征对其协同创新的影响探究第46-60页
    4.1 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的概述第46-48页
        4.1.1 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的内涵第46-47页
        4.1.2 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的流程第47-48页
    4.2 物流联盟网络特征和创新绩效的分析维度第48-51页
        4.2.1 物流联盟网络特征的分析维度第48-50页
        4.2.2 协同创新绩效的分析维度第50-51页
    4.3 理论回顾及研究假设的提出第51-57页
        4.3.1 点度中心度对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的影响第52-53页
        4.3.2 中介性对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的影响第53-54页
        4.3.3 接近度对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的影响第54-56页
        4.3.4 关系强度对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的影响第56-57页
    4.4 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5章 物流联盟中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60-88页
    5.1 研究方法第60-66页
        5.1.1 统计分析方法与分析思路第60-61页
        5.1.2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61-63页
        5.1.3 调查问卷的回收第63-66页
    5.2 变量的测度第66-68页
        5.2.1 自变量的测度第66页
        5.2.2 因变量的测度第66-68页
    5.3 数据的预处理第68-74页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68-69页
        5.3.2 信度和效度分析第69-74页
    5.4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第74-86页
        5.4.1 因子分析第74-76页
        5.4.2 研究假设的检验第76-83页
        5.4.3 研究假设及作用机理的修正与评价第83-85页
        5.4.4 研究结果与对策建议第85-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第88-89页
    6.2 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附录A 调查问卷第102-106页
附录B 分析数据(部分)第106-11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12-11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H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