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场小说官场话语的解析符号学分析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10-13页 |
一、新官场小说 | 第10-11页 |
二、官场话语和新官场小说中的官场话语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一、官场话语研究 | 第13页 |
二、解析符号学研究 | 第13-14页 |
三、语篇生成过程研究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第16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选取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解析符号学 | 第18-28页 |
第一节 理论的提出 | 第18-20页 |
一、克里斯蒂娃与解析符号学 | 第18-19页 |
二、解析符号学与符号学研究传统 | 第19页 |
三、解析符号学与精神分析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理论内涵 | 第20-25页 |
一、主体的异质性 | 第21-22页 |
二、符号存在状态的异质性 | 第22-23页 |
三、文本的异质性 | 第23-24页 |
四、互文性:符号的意指过程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5-28页 |
第三章 主体欲动与话语规约 | 第28-37页 |
第一节 主体欲动 | 第28-33页 |
一、欲望 | 第28页 |
二、需要 | 第28-30页 |
三、主体欲动 | 第30-31页 |
四、概念辨析 | 第31-33页 |
第二节 话语规约 | 第33-36页 |
一、社会规范 | 第33页 |
二、话语规约 | 第33-34页 |
三、官场话语的话语规约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规约与欲动的相互作用 | 第37-48页 |
第一节 欲动与规约的相互关系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欲动与规约的相互作用模式 | 第38-43页 |
一、一致关系中欲动与规约的相互作用 | 第38-41页 |
二、冲突关系中欲动与规约的相互作用 | 第41-43页 |
第三节 规约强度 | 第43-4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小说官场細雕和制 | 第48-56页 |
第一节 语篇生成过程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小说官场话语的语篇生成 | 第49-51页 |
一、关于步骤2 | 第49-50页 |
二、关于步骤4 | 第50页 |
三、关于步骤5 | 第50页 |
四、关于步骤6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新官场小说中官场话语的特殊生成机制 | 第51-53页 |
一、官场特殊需要 | 第51-52页 |
二、官场话语规约 | 第52页 |
三、官场话语规约强度表 | 第52-53页 |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第53-55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符号象征态中的官场话语现象研究 | 第56-77页 |
第一节 改变权力的话语 | 第56-64页 |
一、改变权力的话语 | 第56-59页 |
二、话语策略 | 第59-64页 |
第二节 官场话语的曲折表达策略 | 第64-72页 |
一、提供无关信息 | 第64-65页 |
二、隐藏话语信息 | 第65-67页 |
三、凸显话语信息 | 第67-68页 |
四、隐喻 | 第68-69页 |
五、改变话语成分的含义 | 第69-70页 |
六、使用指示语 | 第70-71页 |
七、一语双关 | 第71-72页 |
第三节 官场话语的特殊接受策略 | 第72-76页 |
一、具体化 | 第73-74页 |
二、自身化 | 第74-75页 |
三、权力化 | 第75-76页 |
四、意图化 | 第7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小说人物官场话语生成机制形成的文化动因 | 第77-85页 |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模式 | 第77-78页 |
一、文化 | 第77-78页 |
二、文化模式 | 第78页 |
第二节 官场小说建构的当代中国官场文化模式 | 第78-84页 |
一、官场具体行为规范 | 第79页 |
二、官场文化观念 | 第79-82页 |
三、官场文化基本精神 | 第82-84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84-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注释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后记 | 第94-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