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13页 |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缘起 | 第7-8页 |
一、 学术研究的需要 | 第7页 |
二、 社会实践的需要 | 第7-8页 |
第二节 学术界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一、 学术界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二、 学术界研究述评 | 第10-11页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第12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二、 文本分析法 | 第12页 |
三、 比较研究法 | 第12页 |
第五节 课题研究材料来源 | 第12-13页 |
一、 文献材料 | 第12页 |
二、 视频材料 | 第12页 |
三、 网络材料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家庭伦理电视剧与主流文化的关系 | 第13-28页 |
第一节 家庭伦理电视剧崛起的社会根源 | 第13-19页 |
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伦理为本位 | 第14-16页 |
二、 个体价值观念的解放和家庭结构与功能的转变 | 第16-18页 |
三、 对家庭伦理的理性探索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家庭伦理电视剧的文化变迁 | 第19-23页 |
一、 主流文化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占统治地位 | 第19-20页 |
二、 大众文化取得主导地位 | 第20-21页 |
三、 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优势互补:他律和自律的交融 | 第21-23页 |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变迁 | 第23-25页 |
一、 家庭模式由“大家庭”转向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 | 第23页 |
二、 “新孝道”应运而生 | 第23-24页 |
三、 “男女平等”的现代婚姻关系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家庭伦理电视剧观众的审美变迁 | 第25-28页 |
一、 个体情感的关注:公共领域向个人领域 | 第25-26页 |
二、 审美需求的提高:期待伦理观念的理性回归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家庭伦理电视剧对主流文化价值的确认 | 第28-40页 |
第一节 家庭伦理电视剧对“家”的文化构建 | 第28-33页 |
一、 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现代家庭婚姻 | 第28-29页 |
二、 家庭伦理电视剧中“家”的呈现 | 第29-30页 |
三、 叙事表达:从“国”到“家”执政理念的转变 | 第30-33页 |
第二节 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伦理关系 | 第33-40页 |
一、 父子之间 | 第33-34页 |
二、 夫妻之间 | 第34-36页 |
三、 兄弟之间 | 第36-38页 |
四、 婆媳之间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家庭伦理电视剧的伦理缺失 | 第40-45页 |
第一节 正确家庭婚姻观念的缺席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媚俗化的伦理价值误导 | 第41-42页 |
第三节 道德虚无主义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家庭伦理电视剧对主流文化价值的合理构建 | 第45-54页 |
第一节 构建和谐家庭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引导受众积极参与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 第47-48页 |
第三节 传播民俗文化 | 第48-51页 |
第四节 宣扬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