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广播电台、电视台论文

教育电视台媒介身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论第7-15页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缘起第7页
    第二节 学术界研究综述第7-12页
        一、 研究现状统计第7-9页
        二、 研究概况第9-12页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12-13页
    第四节 课题的研究方法第13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二、 内容分析法第13页
        三、 个案研究法第13页
    第五节 论文框架第13-15页
第二章 媒介身份理论第15-22页
    第一节 大众媒介的身份第15-17页
        一、 身份的界定第15-16页
        二、 大众媒介与身份第16-17页
        三、 媒介身份理论的提出第17页
    第二节 媒介身份的理论基础第17-19页
        一、 功能-角色理论第17-19页
        二、 拟剧理论第19页
        三、 系统论第19页
    第三节 媒介身份的研究框架第19-22页
        一、 媒介身份的时空结构第20-21页
        二、 媒介具体构成的双重结构第21-22页
第三章 教育电视台的身份第22-28页
    第一节 教育电视台的阐释第22-24页
        一、 教育电视的内涵第22页
        二、 教育电视台的界定第22-24页
    第二节 教育电视台身份的变迁第24-25页
        一、 起步期:教学身份为主( 1960-1985)第24页
        二、 成长期:教育身份的确立(1987-1998)第24页
        三、 转型期:多种身份的困惑(1999-至今)第24-25页
    第三节 中国教育-1 的身份第25-28页
        一、 中国教育电视台第25-26页
        二、 中国教育-1 的节目第26-27页
        三、 中国教育-1的身份概述第27-28页
第四章 身份的他者认同:教育电视台的实在性因素分析第28-51页
    第一节 教育电视台教育身份向大教育身份的转化第28-38页
        一、 教育电视教学节目边缘化第29-32页
        二、 教育电视家庭节目创新趋势第32-35页
        三、 教育电视社会节目大众化第35-38页
    第二节 从教育电视新闻节目看政治身份第38-48页
        一、 教育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第38-43页
        二、 教育电视新闻节目的政治身份分析第43-47页
        三、 小结第47-48页
    第三节 教育电视台的市场属性:商业身份第48-51页
        一、 教育电视台的资金来源分析第48-49页
        二、 教育电视台的广告报价分析第49页
        三、 教育电视台的广告赞助商分析第49-51页
第五章 身份的自我认同:教育电视台的信念因素分析第51-56页
    第一节 教育媒介人的信念第51-53页
        一、 热爱教育电视事业,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第51页
        二、 领导支持,观众期望第51-52页
        三、 艰苦奋斗,创新的精神第52页
        四、 政治思想过硬第52页
        五、 社会责任感第52页
        六、 传播文化,注重教育培训第52-53页
    第二节 从频道改版的发展战略看媒体身份第53-56页
第六章 身份危机与重构:教育电视台的困境与出路第56-67页
    第一节 教育电视台身份危机出现的背景第56-58页
        一、 全球化的影响第56-57页
        二、 媒介融合的趋势第57-58页
    第二节 教育电视台身份的平衡标准第58-59页
        一、 准确定位第58页
        二、 融合差异第58-59页
        三、 是与应该的统一第59页
    第三节 新传播策略重构教育电视台身份第59-67页
        一、 整合教育电视台的大教育、政治、商业身份第59-65页
        二、 树立教育媒体人的新媒介观第65-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步青纪念馆展览文本
下一篇:《走基层》栏目对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