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2 农村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农村养老保险的概念 | 第20页 |
2.2 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 第20页 |
2.3 农村养老保险的特征 | 第20-21页 |
2.4 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2.4.1 德国的福利国家理论 | 第21页 |
2.4.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1页 |
2.4.3 凯恩斯的社会有效需求理论 | 第21-24页 |
3 栖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36页 |
3.1 栖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24-27页 |
3.1.1 栖霞农村养老保险市场运行环境和状况 | 第25-26页 |
3.1.2 栖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特点 | 第26-27页 |
3.2 栖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7-31页 |
3.2.1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低 | 第27-29页 |
3.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不够完善 | 第29-30页 |
3.2.3 政府责任不到位 | 第30-31页 |
3.2.4 栖霞养老保险的保障能力十分有限 | 第31页 |
3.3 栖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成因分析 | 第31-36页 |
3.3.1 政府缺乏实施力度导致了覆盖率较低 | 第31-32页 |
3.3.2 新型农村养老的层次不清晰 | 第32-33页 |
3.3.3 栖霞养老保险体系缺乏商业运作机制的参与 | 第33-34页 |
3.3.4 栖霞政府承担养老保险面临巨大的财政困难 | 第34页 |
3.3.5 栖新农保制度的持续性较差 | 第34-36页 |
4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经验及启示 | 第36-40页 |
4.1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经验 | 第36-37页 |
4.1.1 德国农民的养老模式及其特点 | 第36页 |
4.1.2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及其特点 | 第36-37页 |
4.1.3 瑞典的福利模式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特点 | 第37页 |
4.2 国外经验对栖霞市的启示 | 第37-40页 |
4.2.1 建立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保障制度 | 第38页 |
4.2.2 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定 | 第38页 |
4.2.3 充分维护公民权利保障的公平性,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 第38-40页 |
5 完善栖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 | 第40-52页 |
5.1 扩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参保意识 | 第40-41页 |
5.2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立法,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定化 | 第41-43页 |
5.3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采用弹性资金投资方式 | 第43-46页 |
5.4 拓展资金的筹集渠道 | 第46-47页 |
5.4.1 资金的筹集渠道 | 第46-47页 |
5.5 养老金缴纳的时间柔性安排 | 第47-48页 |
5.6 养老金的使用与保值增值 | 第48-49页 |
5.7 建立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机制 | 第49-50页 |
5.8 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50页 |
5.9 实现新农保经办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