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湖水彩画的渊源和发展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对象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两湖水彩画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两湖水彩艺术发展与现状 | 第12-19页 |
2.1 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 | 第12-14页 |
2.2 两湖水彩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14-16页 |
2.3 两湖水彩对近代中国水彩的影响 | 第16-19页 |
第三章 两湖水彩画代表人物品读 | 第19-34页 |
3.1 湖南水彩名家品读 | 第19-27页 |
3.1.1 黄铁山品读 | 第19-23页 |
3.1.2 张小纲品读 | 第23-27页 |
3.2 湖北水彩名家品读 | 第27-34页 |
3.2.1 白统绪品读 | 第27-29页 |
3.2.2 刘寿祥品读 | 第29-34页 |
第四章 两湖水彩画地域个性特色 | 第34-42页 |
4.1 两湖水彩画的地域个性特色 | 第34-37页 |
4.1.1 湖南水彩画的地域特色 | 第34-36页 |
4.1.2 湖北水彩画的地域特色 | 第36-37页 |
4.2 两湖水彩画的地域个性特色的成因 | 第37-42页 |
4.2.1 地域特性形成的外因 | 第38-39页 |
4.2.2 地域特色结果的内因 | 第39-42页 |
第五章 对两湖水彩画发展的思考 | 第42-46页 |
5.1 两湖水彩发展的现实问题 | 第42-44页 |
5.1.1 创作观念上对西方水彩语言的依赖性 | 第42-43页 |
5.1.2 对水彩本体语言的依赖 | 第43页 |
5.1.3 题材选择的局限性 | 第43-44页 |
5.2 两湖水彩的传承与发展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