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多相电机调速系统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1.3 多相电机控制策略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坐标变换 | 第18-29页 |
2.1 概述 | 第18-20页 |
2.1.1 多相电机相数的定义及分类 | 第18-19页 |
2.1.2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 第19-20页 |
2.2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在六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2.2.1 磁链方程 | 第20-21页 |
2.2.2 电压方程 | 第21页 |
2.2.3 电磁转矩方程 | 第21-22页 |
2.2.4 运动方程 | 第22页 |
2.3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的坐标变换与变换矩阵 | 第22-26页 |
2.3.1 六相静止坐标系与两相静止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 第22-24页 |
2.3.2 两相静止坐标系与两相旋转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 第24-25页 |
2.3.3 六相静止坐标系与两相旋转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 第25-26页 |
2.4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2.4.1 磁链方程 | 第26页 |
2.4.2 电压方程 | 第26-27页 |
2.4.3 转矩方程 | 第27页 |
2.5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5.1 磁链方程 | 第27页 |
2.5.2 电压方程 | 第27-28页 |
2.5.3 转矩方程 | 第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 | 第29-54页 |
3.1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 第29-30页 |
3.2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的空间矢量调制技术 | 第30-34页 |
3.3 基于PI控制器的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 | 第34-38页 |
3.3.1 i_d=0控制方式 | 第34-35页 |
3.3.2 PI控制器 | 第35-37页 |
3.3.3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3.4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模糊控制 | 第38-45页 |
3.4.1 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42页 |
3.4.2 模型参考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 第42-44页 |
3.4.3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3.5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 第45-52页 |
3.5.1 使用降阶观测器实现反电动势估计 | 第46-48页 |
3.5.2 由低通滤波器引起的群时延及对其的补偿 | 第48-49页 |
3.5.3 基于估计反电动势的自适应速度估计方法 | 第49-51页 |
3.5.4 仿真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54-65页 |
4.1 调速系统的总体框架 | 第54-55页 |
4.2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主电路设计 | 第55-56页 |
4.3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驱动电路设计 | 第56-59页 |
4.4 双Y移 30°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 第59-64页 |
4.4.1 控制芯片TMS320F28335 简介 | 第59-60页 |
4.4.2 相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检测电路 | 第60-62页 |
4.4.3 转子位置和速度的检测电路 | 第62页 |
4.4.4 通信接口电路 | 第62-63页 |
4.4.5 其他外围接口电路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验结果 | 第65-72页 |
5.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65-66页 |
5.2 软件模块的具体实现 | 第66-69页 |
5.2.1 转子速度和位置的检测 | 第66-68页 |
5.2.2 SCI串行通信的实现 | 第68-69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69-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清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