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价值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回顾 | 第9-15页 |
1.2.1 公众需求的研究 | 第10-12页 |
1.2.2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面向社会公众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社会公众档案信息需求概述 | 第16-26页 |
2.1 公众需求与档案信息需求 | 第16-17页 |
2.1.1 公众需求的定义与界定 | 第16页 |
2.1.2 档案信息需求的定义与界定 | 第16-17页 |
2.2 社会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特点 | 第17-20页 |
2.2.1 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 第17-18页 |
2.2.2 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的网络化 | 第18页 |
2.2.3 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的层次化 | 第18-19页 |
2.2.4 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的深度化 | 第19-20页 |
2.3 社会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类型 | 第20-22页 |
2.3.1 行政管理人员档案信息需求特点 | 第20页 |
2.3.2 科研技术人员档案信息需求特点 | 第20-21页 |
2.3.3 普通市民档案信息需求特点 | 第21-22页 |
2.4 社会公众档案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22-26页 |
2.4.1 主观因素 | 第22-23页 |
2.4.2 客观因素 | 第23-26页 |
第3章 公众需求视域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6-34页 |
3.1 服务理念与管理体制问题 | 第26-28页 |
3.1.1 服务理念相对滞后 | 第26-27页 |
3.1.2 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 第27页 |
3.1.3 战略规划稍显薄弱 | 第27-28页 |
3.2 信息要素建设问题 | 第28-30页 |
3.2.1 内容结构存在失衡 | 第28-29页 |
3.2.2 服务方式有待提升 | 第29-30页 |
3.2.3 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 第30页 |
3.3 信息资源开发问题 | 第30-32页 |
3.3.1 开发主体比较单一 | 第30-31页 |
3.3.2 开发理念不够完善 | 第31-32页 |
3.3.3 开发方式相对传统 | 第32页 |
3.4 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法律问题 | 第32-34页 |
3.4.1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第32-33页 |
3.4.2 公民权利保障有待加强 | 第33-34页 |
第4章 公众需求视域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 第34-45页 |
4.1 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改革档案管理体制 | 第34-36页 |
4.1.1 树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第34-35页 |
4.1.2 改革档案管理体制 | 第35-36页 |
4.1.3 加强国家层面的规划设计 | 第36页 |
4.2 构建公众需求实现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 第36-40页 |
4.2.1 构建结构合理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 第36-38页 |
4.2.2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 第38-39页 |
4.2.3 构建档案用户服务平台 | 第39-40页 |
4.3 创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模式 | 第40-42页 |
4.3.1 构建多元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 | 第40-41页 |
4.3.2 树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服务、效益和公平理念 | 第41-42页 |
4.3.3 构建现代化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式 | 第42页 |
4.4 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法规体系 | 第42-45页 |
4.4.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 第42-43页 |
4.4.2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 第43-4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5.1 结论 | 第45-46页 |
5.2 展望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