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2.1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2.2 关于生本教育的研究 | 第13-14页 |
2.3 关于中学生健全人格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4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 第16-23页 |
4.1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中学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 第16-18页 |
4.1.1 “生本教育”理念在学校组织结构中有所体现 | 第17页 |
4.1.2 “生本教育”理念正逐步融入学校的管理制度 | 第17-18页 |
4.2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中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 第18-20页 |
4.2.1 “校训”的趋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与期许 | 第18-19页 |
4.2.2 僵化的“校风”建设,抑制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 第19-20页 |
4.3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农村中学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 第20-23页 |
5 生本教育理念下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 第23-31页 |
5.1 “生本教育”理念下,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问题 | 第23-24页 |
5.1.1 学校职能转变不到位,行政职能取代了学校“育人”功能 | 第23页 |
5.1.2 学校的不作为,给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不良影响 | 第23-24页 |
5.1.3 学校制度的“虚设”与“人治”,使学生价值观倾向于自我中心 | 第24页 |
5.2 生本教育理念下,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 | 第24-26页 |
5.2.1 多元文化成为影响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双刃剑 | 第25页 |
5.2.2 大众文化的消极因素在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中初见端倪 | 第25页 |
5.2.3 网络文化成为影响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直接因素 | 第25-26页 |
5.3 生本教育理念下,学校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错位 | 第26-29页 |
5.3.1 德育与课程教学的分离,学生德育成为一种“说教” | 第26-27页 |
5.3.2 学生沦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主体意识淡薄 | 第27-28页 |
5.3.3 “升学率”成为教学的指挥棒,使健全人格培养边缘化 | 第28-29页 |
5.4 生本教育理念下,家庭对校园文化建设及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 第29-31页 |
6 生本教育理念下,以“健全人格”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31-37页 |
6.1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 第31-32页 |
6.2 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 | 第32-33页 |
6.3 借助载体铸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陶冶学生情操 | 第33-34页 |
6.4 加强“校风”建设,唤醒文化正能量,规范学生行为 | 第34-35页 |
6.5 强化一体化的构建,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 第35-36页 |
6.6 加大物质投入,引领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