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6页 |
Contents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传统整流器及其缺陷 | 第12-13页 |
1.1.2 双向PWM整流器及其缺陷 | 第13-14页 |
1.1.3 矩阵整流器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矩阵整流器的研究情况 | 第14-19页 |
1.2.1 矩阵整流器的拓扑结构 | 第14-18页 |
1.2.2 矩阵整流器的控制策略和换流方法 | 第18-19页 |
1.3 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9-21页 |
第2章 矩阵整流器的控制策略和换流方法 | 第21-45页 |
2.1 矩阵整流器的开关传递函数 | 第21-24页 |
2.2 矩阵整流器的控制策略 | 第24-37页 |
2.2.1 电流空间矢量调制算法 | 第25-29页 |
2.2.2 双电压合成法 | 第29-31页 |
2.2.3 电流空间矢量调制算法与双电压合成法的统一性 | 第31-32页 |
2.2.4 传统电流空间矢量调制算法的改进 | 第32-37页 |
2.2.4.1 前馈环节和输入功率因数校正环节 | 第32-34页 |
2.2.4.2 共模电压的抑制 | 第34-36页 |
2.2.4.3 遇限削弱积分的PI反馈回路 | 第36-37页 |
2.3 矩阵整流器的换流方法 | 第37-43页 |
2.3.1 安全换流方法的重要性 | 第37-38页 |
2.3.2 四步换流法 | 第38-40页 |
2.3.3 两步换流法 | 第40-42页 |
2.3.4 一步换流法 | 第42页 |
2.3.5 四步换流法在矩阵整流器中的实现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第3章 矩阵整流器的计算机仿真 | 第45-57页 |
3.1 仿真软件简介 | 第45页 |
3.2 矩阵整流器的仿真模型 | 第45-52页 |
3.2.1 主回路模型 | 第46-47页 |
3.2.2 电流空间矢量调制算法模型 | 第47-51页 |
3.2.3 四步换流法模型 | 第51-52页 |
3.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3.3.1 抗电网畸变仿真 | 第52-53页 |
3.3.2 功率因数校正仿真 | 第53-54页 |
3.3.3 共模电压抑制仿真 | 第54页 |
3.3.4 输出电压跟随给定仿真 | 第54-55页 |
3.3.5 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分析 | 第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矩阵整流器的实现 | 第57-72页 |
4.1 矩阵整流器硬件设计 | 第57-65页 |
4.1.1 开关矩阵电路和滤波电路 | 第57-58页 |
4.1.2 控制电路 | 第58-60页 |
4.1.2.1 控制芯片简介 | 第58页 |
4.1.2.2 数字供电与模拟供电电路 | 第58-59页 |
4.1.2.3 时钟与电平转换电路 | 第59-60页 |
4.1.3 检测电路 | 第60-63页 |
4.1.4 保护电路 | 第63-64页 |
4.1.5 驱动电路 | 第64-65页 |
4.2 矩阵整流器软件设计 | 第65-68页 |
4.2.1 主程序设计 | 第65-66页 |
4.2.2 中断服务子程序设计 | 第66-67页 |
4.2.3 CPLD程序设计 | 第67-68页 |
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4.3.1 抗电网畸变实验 | 第69-70页 |
4.3.2 功率因数校正实验 | 第70页 |
4.3.3 共模电压抑制实验 | 第70-71页 |
4.3.4 输出电压跟随给定实验 | 第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2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附录1 实验装置照片 | 第74-75页 |
附录2 DSP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