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网络运维管理新模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IMS网络相关技术概述 | 第15-23页 |
2.1 IMS网络概念 | 第15-18页 |
2.1.1 IMS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2.1.2 IMS相关运营商和厂商现状 | 第17页 |
2.1.3 IMS网络特点 | 第17-18页 |
2.2 IMS原理介绍 | 第18-19页 |
2.2.1 IMS逻辑功能网元 | 第18-19页 |
2.2.2 IMS接口协议 | 第19页 |
2.3 IMS用户编号 | 第19-20页 |
2.4 IMS业务平台架构 | 第20页 |
2.5 IMS与固网软交换比较分析 | 第20-22页 |
2.5.1 固网软交换分析 | 第21页 |
2.5.2 IMS网络分析 | 第21-22页 |
2.6 R4软交换与IMS技术比较 | 第22-23页 |
第3章 IMS网络管理需求分析 | 第23-46页 |
3.1 需求分析 | 第24-26页 |
3.1.1 拓扑管理需求分析 | 第24页 |
3.1.2 配置管理需求分析 | 第24页 |
3.1.3 性能管理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3.1.4 故障管理需求分析 | 第25页 |
3.1.5 安全管理需求分析 | 第25页 |
3.1.6 辅助管理需求 | 第25-26页 |
3.1.7 系统自身管理需求 | 第26页 |
3.2 IMS业务发展方向 | 第26-28页 |
3.3 安全问题分析 | 第28-45页 |
3.3.1 IMS控制域 | 第28-30页 |
3.3.2 用户会话接入域 | 第30-31页 |
3.3.3 IMS媒体域 | 第31-32页 |
3.3.4 IMS AS域 | 第32-34页 |
3.3.5 IMS计费域 | 第34-35页 |
3.3.6 IMS网间互联接入域 | 第35-38页 |
3.3.7 IMS承载域 | 第38-41页 |
3.3.8 IMS用户业务接入域 | 第41-43页 |
3.3.9 IMS网管域 | 第43-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IMS网络开通和故障管理分析 | 第46-64页 |
4.1 IMS业务开通 | 第46-48页 |
4.1.1 IMS业务开通测试流程 | 第46-47页 |
4.1.2 IMS网络质量测试 | 第47页 |
4.1.3 业务质量测试 | 第47-48页 |
4.2 故障分析 | 第48-54页 |
4.2.1 注册类故障 | 第48-52页 |
4.2.2 呼叫类故障 | 第52-54页 |
4.3 管理方法 | 第54-60页 |
4.3.1 明确标准化维护作业流程 | 第54-55页 |
4.3.2 通过自动化巡检手段降低维护难度 | 第55-56页 |
4.3.3 工具应用 | 第56-57页 |
4.3.4 基于KPI体系的主动运维的总体思路 | 第57-60页 |
4.4 故障处理总体思路 | 第60-62页 |
4.4.1 快速定位方法 | 第61-62页 |
4.5 提升网络安全方法 | 第62-64页 |
4.5.1 明确承载网络QoS指标要求 | 第62页 |
4.5.2 增强网络可靠性 | 第62-63页 |
4.5.3 根据威胁模型进行针对性安全加固 | 第63-64页 |
第5章 IMS核心网建设方案和实现结果 | 第64-71页 |
5.1 核心网元总体建设方案 | 第64-67页 |
5.1.1 核心网元容量配置 | 第64-65页 |
5.1.2 核心网元容设置原则 | 第65-66页 |
5.1.3 承载网网络设置原则 | 第66页 |
5.1.4 IMS号码分配 | 第66-67页 |
5.2 IMS核心网方案实施实验结果 | 第67-71页 |
5.2.1 测试组网图 | 第67页 |
5.2.2 接口和协议 | 第67-69页 |
5.2.3 全系统性能测试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