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CONTEN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1.1 我国污泥产量概况及剩余污泥的危害 | 第15-16页 |
1.2 我国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3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 第17页 |
1.4 污泥减量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4.1 基于强化隐性生长为核心的污泥减量化技术 | 第17-18页 |
1.4.2 基于微型动物捕食为核心的污泥减量化技术 | 第18-19页 |
1.4.3 基于解偶联为核心的污泥减量化技术 | 第19-22页 |
1.5 纳米磁粉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第22-23页 |
1.6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7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 实验的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5-27页 |
2.2.1 仪器 | 第25-26页 |
2.2.2 试剂 | 第26-27页 |
2.3 实验方法及所测项目 | 第27-33页 |
2.3.1 活性污泥生物质增殖及关键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2.3.2 磁基解耦联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条件研究 | 第28-29页 |
2.3.3 磁基解耦联协同作用对活性污泥运行效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4 铜离子和邻氨基苯酚协同作用下对污泥产率及运行效能的影响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活性污泥生物质增殖及关键影响因素 | 第33-37页 |
3.1 活性污泥驯化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3.1.1 污泥驯化期间MLSS浓度变化 | 第33页 |
3.1.2 污泥驯化期间COD去除率变化 | 第33-34页 |
3.1.3 污泥驯化期间SVI值的变化 | 第34-35页 |
3.1.4 污泥驯化期间MLVSS/MLSS值的变化 | 第35-36页 |
3.1.5 活性污泥驯化后的生物相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磁基解耦联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条件研究 | 第37-41页 |
4.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4.2.1 邻氨基苯酚对Yobs及常规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2 纳米磁粉对Yobs及常规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 第38-41页 |
第五章 磁基解耦联协同作用对活性污泥运行效能的影响 | 第41-49页 |
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1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5.2.1 NMPs协同OAP作用下对剩余污泥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5.2.2 NMPs协同OAP作用下对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5.2.3 NMPs协同OAP作用下对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5.2.4 NMPs协同OAP作用下对污泥结构及生物相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六章 铜离子和邻氨基苯酚协同作用下对污泥性能的影响 | 第49-57页 |
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9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6.2.1 铜离子和OAP协同作用下对剩余污泥产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6.2.2 铜离子和OAP协同作用下对活性污泥工艺效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6.2.3 铜离子和OAP协同作用下对活性污泥的SVI值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53-5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