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建设“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的战略意义第15-18页
    一、建设“蓝黄”经济区的时代背景第15-16页
    二、“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第16-18页
第二章 “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的现状与问题第18-27页
    一、“蓝黄”经济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第18-23页
        (一) “蓝黄”经济区生态环境现状第18-21页
        (二) “蓝黄”经济区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原因分析第21-23页
    二、“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现状第23-27页
        (一) “蓝黄”经济区生态立法现状第23-24页
        (二) “蓝黄”经济区环境司法功能薄弱第24页
        (三) “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执法现状第24-27页
第三章 “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影响因素第27-34页
    一、制约“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原因第27-29页
        (一) 地方性保护成为环境执法的一大阻力第27-28页
        (二) 行政区划阻碍跨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第28-29页
    二、“蓝黄”经济区生态法治建设所面临的现实障碍第29-34页
        (一) 环保观念缺乏,生态发展动力不足第29-31页
        (二) 制度性障碍因素第31-34页
第四章 经验借鉴第34-39页
    一、国外经验借鉴第34-36页
        (一) 通过严格先进的环境立法对环境保护起到监督作用第34-35页
        (二) 加强区域总体规划,促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第35页
        (三) 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全民互动的方式,实现了环境的综合治理第35-36页
    二、国内经验借鉴第36-39页
        (一) 通过规划环评引导了区域协调发展第36-37页
        (二) 跨界补偿与区域联动制度解决了跨区域污染问题第37页
        (三) 实行绿色责任制,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37-38页
        (四) 建立健全环境司法制度,保障了环境法的威严性第38-39页
第五章 “蓝黄”经济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对策与建议第39-48页
    一、培养环保意识,引领生态发展第39-41页
        (一)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第39-40页
        (二) 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程度第40-41页
    二、加强政策监管第41-43页
        (一) 严格执行企业环保准入制度第41页
        (二) 绿色信贷——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第41-42页
        (三) 建立环保责任追究制第42-43页
    三、完善相关司法制度,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第43-45页
        (一) 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加大公民权益保护第43页
        (二) 加强环保信访制度与体系建设,完善纠纷调处机制第43-44页
        (三) 创建统一独立的执法机构,建立完善高效的执法体系第44-45页
    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第45-48页
        (一) 加强环保公共监督第45页
        (二) 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第45-48页
小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5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排队网的FFS设备配置近似优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磁基解耦联协同效应的活性污泥工艺优化及剩余污泥减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