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中医药调节慢性肝病肠道微生态的文献分析及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8-13页
Abtract第13-19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20-21页
第一部分 中医药调节慢性肝病肠道微生态的文献分析第21-44页
    前言第21-23页
    1 资料与方法第23-24页
        1.1 资料采集第23页
        1.2 纳入标准第23页
        1.3 排除标准第23-24页
    2 统计方法第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32页
        3.1 一般情况第24-25页
        3.2 用药情况统计第25-32页
            3.2.1 中药使用情况第25-26页
            3.2.2 中药类别统计第26-29页
            3.2.3 中药性味和归经第29-32页
    4 讨论第32-35页
        4.1 中医药调节慢性肝病肠道微生态的用药规律探讨第32-34页
            4.1.1 中药使用频次分析第32-33页
            4.1.2 中药分类分析第33-34页
        4.2 中药的性味和归经第34-35页
        4.3 病种分类的分析第35页
    5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4页
第二部分 地五养肝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肝相关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第44-107页
    前言第44-46页
    1 资料与方法第46-50页
        1.1 一般情况第46页
        1.2 临床病例选择标准第46页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第46页
            1.2.2 中医证候标准第46页
        1.3 纳入标准第46-47页
        1.4 排除标准第47页
        1.5 剔除标准第47页
        1.6 退出标准第47-48页
        1.7 中止标准第48页
        1.8 治疗方案第48-49页
            1.8.1 分组用药第48页
            1.8.2 合并用药第48-49页
        1.9 观察指标第49-50页
            1.9.1 安全性指标第49页
            1.9.2 效应性指标第49-50页
    2 疗效判定第50-51页
        2.1 疗效判定标准第50页
        2.2 疗效评价第50-51页
            2.2.1 综合疗效评定第50页
            2.2.2 HBV-DNA疗效评定第50页
            2.2.3 生化指标疗效评定第50页
            2.2.4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第50-51页
        2.3 安全评价第51页
        2.4 统计学方法第51页
    3 疗效指标结果比较第51-68页
        3.1 基线比较第51-54页
            3.1.1 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第51-53页
            3.1.2 HBV-DNA、ALT比较第53-54页
        3.2 疗效比较第54-68页
            3.2.1 临床综合疗效比较第54-55页
            3.2.2 中医证候比较第55-57页
            3.2.3 慢性肝病量表评分比较第57-59页
            3.2.4 血清HBV-DNA疗效比较第59-61页
            3.2.5 血清ALT比较第61-64页
            3.2.6 免疫指标疗效比较第64-67页
            3.2.7 血浆内毒素比较第67-68页
    4 肠道菌群多样性检测第68-84页
        4.1 粪便标本的采集和选取第68-69页
            4.1.1 粪便标本的采集第68页
            4.1.2 粪便标本的选取第68-69页
        4.2 粪便总DNA的提取第69页
            4.2.1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69页
            4.2.2 具体操作方法第69页
        4.3 粪便DNA完整性检测第69-70页
        4.4 PCR扩增第70-71页
        4.5 检测文库的构建第71页
        4.6 原始数据的处理及优质序列的获取第71-72页
            4.6.1 原始双端序列的质控与连接第71-72页
            4.6.2 优质序列的获取第72页
        4.7 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第72-78页
            4.7.1 优质序列统计第72-74页
            4.7.2 OTU的生成及多样性指数分析第74-75页
            4.7.3 Rarefaction曲线第75-76页
            4.7.4 Rank Abundance曲线第76-77页
            4.7.5 OTU分布VENN图第77-78页
        4.8 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分析第78-83页
            4.8.1 PCA分析第78-79页
            4.8.2 肠道菌群门水平分布分析第79-82页
            4.8.3 肠道菌群属水平分布分析第82页
            4.8.4 肠道菌群属水平的聚类分析第82-83页
        4.9 与健康相关的肠道菌群丰度比较分析第83-84页
    5 安全性评价第84页
    6 脱落情况第84-85页
    7 讨论第85-96页
        7.1 祖国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第85-86页
        7.2 地五养肝加味方的组方分析第86-89页
        7.3 疗效分析第89-93页
            7.3.1 地五养肝联合恩替卡韦对中医证候的影响第89-90页
            7.3.2 地五养肝联合恩替卡韦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第90-91页
            7.3.3 地五养肝联合恩替卡韦对肝肠相关免疫及血浆内毒素的影响第91-93页
        7.4 肠道菌群结果分析第93-96页
    8 结语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7页
结论第107-108页
附录第108-126页
    1 综述第108-117页
        参考文献第112-117页
    2 中药频次分析表第117-119页
    3 中医证候评分量化表第119-122页
    4 慢性肝病量表(CLDQ)第122-124页
    5 CD4~+、CD8~+流式检测结果图第124-12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单体化合物中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血浆代谢组学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