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 第13-15页 |
1.1.1 农药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危害 | 第13-14页 |
1.1.2 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 | 第15-17页 |
1.2.1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发展概况 | 第15页 |
1.2.2 氰氟草酯简介 | 第15-16页 |
1.2.3 精喹禾灵简介 | 第16-17页 |
1.2.4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对生物毒性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3 斑马鱼在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1.3.1 斑马鱼的生物学特性 | 第17-18页 |
1.3.2 化合物毒性和致畸性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3.3 心血管发育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3.4 细胞凋亡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3.5 免疫干扰作用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6 内分泌-生殖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4 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氰氟草酯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毒性 | 第24-28页 |
2.1 仪器设备与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仪器设备 | 第24页 |
2.1.2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3 试验药品 | 第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1 胚胎毒性试验 | 第25页 |
2.2.2 仔鱼毒性试验 | 第25页 |
2.2.3 成鱼急性毒性试验 | 第25页 |
2.2.4 暴露溶液中氰氟草酯实际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2.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6页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2.3.1 暴露溶液中氰氟草酯浓度检测结果 | 第26页 |
2.3.2 氰氟草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26-27页 |
2.4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氰氟草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及机制 | 第28-44页 |
3.1 材料 | 第28-29页 |
3.1.1 仪器设备 | 第28页 |
3.1.2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3.1.3 试验药品 | 第29页 |
3.1.4 试验试剂 | 第2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9-34页 |
3.2.1 胚胎发育试验 | 第29-30页 |
3.2.2 氰氟草酯对胚胎发育毒性作用机制试验 | 第30-34页 |
3.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3.3.1 氰氟草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34-39页 |
3.3.2 氰氟草酯对斑马鱼胚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3 氰氟草酯对斑马鱼胚胎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及机制 | 第44-62页 |
4.1 材料 | 第44-45页 |
4.1.1 仪器设备 | 第44页 |
4.1.2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4.1.3 试验药品 | 第44-45页 |
4.1.4 试验试剂 | 第45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5-49页 |
4.2.1 胚胎发育试验 | 第45-46页 |
4.2.2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作用机制试验 | 第46-48页 |
4.2.3 暴露溶液中精喹禾灵实际含量测定 | 第48-49页 |
4.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9-60页 |
4.3.1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49-53页 |
4.3.2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胚胎心脏毒性及机制 | 第53-57页 |
4.3.3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胚胎免疫通路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4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胚胎内分泌干扰作用 | 第58-60页 |
4.3.5 暴露溶液中精喹禾灵浓度检测结果 | 第60页 |
4.4 讨论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成鱼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及其机制 | 第62-74页 |
5.1 仪器设备与试验材料 | 第62-63页 |
5.1.1 仪器 | 第62页 |
5.1.2 试验材料 | 第62页 |
5.1.3 试验药品 | 第62页 |
5.1.4 试验试剂 | 第62-63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63-66页 |
5.2.1 斑马鱼成鱼暴露试验 | 第63页 |
5.2.2 斑马鱼成鱼生长指标及脑、肝脏、性腺指数测定 | 第63-64页 |
5.2.3 血清中雌、雄激素,VTG测定方法 | 第64页 |
5.2.4 BCA法测定蛋白含量 | 第64页 |
5.2.5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内分泌干扰作用机制试验 | 第64-66页 |
5.2.6 暴露溶液中精喹禾灵实际含量测定 | 第66页 |
5.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66页 |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72页 |
5.3.1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成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2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成鱼性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67-69页 |
5.3.3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成鱼VTG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9页 |
5.3.4 精喹禾灵对斑马鱼肝脏和性腺轴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69-71页 |
5.3.5 精喹禾灵与雌激素受体蛋白分子对接的结果 | 第71-72页 |
5.3.6 暴露溶液中精喹禾灵浓度检测结果 | 第72页 |
5.4 讨论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4-76页 |
第七章 创新点及展望 | 第76-77页 |
7.1 创新点 | 第76页 |
7.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84页 |
作者简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