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DNA探针荧光传感器 | 第11-16页 |
1.1.1 荧光与荧光分析法 | 第11-12页 |
1.1.2 荧光生物传感器 | 第12-14页 |
1.1.3 荧光DNA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 铜纳米簇的合成及研究 | 第16-27页 |
1.2.1 金属纳米簇 | 第16-17页 |
1.2.2 铜纳米簇的光学性质 | 第17-18页 |
1.2.3 铜纳米簇的合成 | 第18-23页 |
1.2.4 铜纳米簇的应用 | 第23-26页 |
1.2.5 结论与展望 | 第26-27页 |
1.3 本论文构思和拟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基于聚胸腺嘧啶单链DNA-CuNCs荧光增强检测汞离子 | 第28-38页 |
2.1 引言 | 第28-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0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2.3.1 实验原理的探讨 | 第31-32页 |
2.3.2 汞离子介导铜纳米簇荧光增强 | 第32-33页 |
2.3.3 实验条件优化 | 第33-34页 |
2.3.4 汞离子检测 | 第34-35页 |
2.3.5 选择性考察 | 第35-36页 |
2.3.6 实际样品中汞离子的检测 | 第36-37页 |
2.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铜纳米簇非标记型检测铅离子 | 第38-46页 |
3.1 引言 | 第38-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5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41页 |
3.3.2 非标记荧光法检测铅离子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42页 |
3.3.3 铅离子的检测 | 第42-44页 |
3.3.4 选择性的考察 | 第44页 |
3.3.5 实际样品中铅离子的检测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基于DNA核酶—环糊精生物传感检测铜离子 | 第46-56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48-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4.3.1 检测原理 | 第49页 |
4.3.2 检测铜离子的可行性分析 | 第49-50页 |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0-51页 |
4.3.4 铜离子的检测 | 第51-54页 |
4.3.5 选择性的考察 | 第54-55页 |
4.4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