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页 |
1.2 眩光 | 第6-13页 |
1.2.1 眩光简介 | 第6-7页 |
1.2.3 眩光种类 | 第7页 |
1.2.4 眩光的评价方法 | 第7-10页 |
1.2.5 眩光效应的原理机制 | 第10-13页 |
1.2.6 眩光生理机理的研究 | 第13页 |
1.3 蓝光危害 | 第13-15页 |
1.4 紫外光的危害 | 第15-16页 |
1.5 防眩光材料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1.5.1 建筑照明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5.2 高分子防眩光材料 | 第16页 |
1.5.3 汽车行驶 | 第16-17页 |
1.5.4 显示器屏幕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性能分析 | 第18-27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1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2.3 玻璃的形成机理 | 第18-19页 |
2.4 实验流程 | 第19-21页 |
2.4.1 基质配方的确定 | 第19页 |
2.4.2 配料研磨 | 第19页 |
2.4.3 玻璃的熔制 | 第19-20页 |
2.4.4 玻璃的退火工艺 | 第20-21页 |
2.4.5 玻璃加工 | 第21页 |
2.5 膨胀曲线测定 | 第21-22页 |
2.6 X射线衍射(XRD ) | 第22-23页 |
2.7 密度测试原理 | 第23页 |
2.8 折射率测定 | 第23-25页 |
2.9 紫外-可见-近红外透过光谱 | 第25-27页 |
第三章 Ce~(3+)掺杂防眩光玻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27-33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玻璃样品的制备 | 第27-28页 |
3.3 膨胀曲线 | 第28-29页 |
3.4 XRD测试 | 第29页 |
3.5 密度测试 | 第29-30页 |
3.6 折射率测试 | 第30-31页 |
3.7 透过光谱 | 第31-3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Sm~(3+)掺杂防眩光玻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33-38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玻璃样品的制备 | 第33页 |
4.3 膨胀曲线 | 第33-34页 |
4.4 XRD测试 | 第34页 |
4.5 密度测试 | 第34-35页 |
4.6 折射率测试 | 第35-36页 |
4.7 透过光谱 | 第36-3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Ho~(3+)掺杂防眩光玻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38-43页 |
5.1 引言 | 第38页 |
5.2 玻璃样品的制备 | 第38页 |
5.3 膨胀曲线 | 第38-39页 |
5.4 XRD测试 | 第39页 |
5.5 密度测试 | 第39-40页 |
5.6 折射率测试 | 第40-41页 |
5.7 透过光谱 | 第41-4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