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稠油加工技术 | 第11-13页 |
1.1.1 减粘裂化 | 第11页 |
1.1.2 延迟焦化 | 第11-12页 |
1.1.3 重质油加氢技术 | 第12页 |
1.1.4 重油催化裂化技术 | 第12页 |
1.1.5 溶剂脱沥青技术 | 第12-13页 |
1.1.6 辽河石化稠油加工技术现状 | 第13页 |
1.2 溶剂脱沥青技术简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溶剂脱沥青技术发展现状 | 第15页 |
1.2.3 辽河石化溶剂脱沥青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溶剂脱沥青原料 | 第16-17页 |
1.3.1 辽河稠油原料性质 | 第16-17页 |
1.3.2 溶剂脱沥青技术处理辽河稠油 | 第17页 |
1.4 脱沥青油的应用领域 | 第17-19页 |
1.4.1 脱沥青油的用途 | 第17-18页 |
1.4.2 轻脱油制备润滑油基础油 | 第18-19页 |
1.4.3 重脱油的用途 | 第19页 |
1.5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准备 | 第21-32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1-23页 |
2.2 实验装置 | 第23-28页 |
2.2.1 KSDA-2000 重油超临界连续萃取装置 | 第23-25页 |
2.2.2 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2.2.3 小型糠醛抽提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2.2.4 制备老化沥青实验装置 | 第27-28页 |
2.3 产品分析方法 | 第28-32页 |
2.3.1 催化裂化气体产品分析 | 第28-29页 |
2.3.2 催化裂化液体产物分析 | 第29页 |
2.3.3 结焦颗粒含碳量分析 | 第29页 |
2.3.4 四组分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3.5 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第3章 溶剂脱沥青实验规律的研究 | 第32-46页 |
3.1 抽提温度对脱沥青油收率和性质的影响 | 第32-34页 |
3.1.1 抽提温度对脱沥青油收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2 抽提温度对脱沥青油性质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 抽提温度对轻脱油收率和性质的影响 | 第34-39页 |
3.2.1 抽提温度对轻脱油收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2 抽提温度对轻脱油性质的影响 | 第35-37页 |
3.2.3 沉降塔温度对轻脱油收率和性质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 抽提温度对重脱油收率和性质的影响 | 第39-42页 |
3.3.1 抽提温度对重脱油收率的影响 | 第39页 |
3.3.2 抽提温度对重脱油性质的影响 | 第39-42页 |
3.4 轻脱油、中脱油和重脱油的性质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脱沥青油的催化裂化性能研究 | 第46-60页 |
4.1 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脱沥青油催化裂化实验研究 | 第46-53页 |
4.1.1 温度对产品分布的影响 | 第46-50页 |
4.1.2 剂油比对产品分布的影响 | 第50-53页 |
4.2 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轻脱油与脱沥青油催化裂化实验对比 | 第53-56页 |
4.2.1 原料对比 | 第53-54页 |
4.2.2 轻脱油与脱沥青油催化裂化产品分布对比 | 第54-56页 |
4.3 实验室催化裂化与辽河工业催化裂化对比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轻脱油制备环保橡胶油 | 第60-66页 |
5.1 糠醛抽提生产环保橡胶油 | 第60-63页 |
5.2 与中海油糠醛二次抽提对比 | 第63-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重脱油制沥青再生剂 | 第66-74页 |
6.1 老化沥青的制备 | 第66-67页 |
6.2 重脱油调和老化沥青 | 第67-70页 |
6.3 糠醛抽出油制沥青再生剂 | 第70-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