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及专有词汇检索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1 沿海滩涂及盐和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 NF-Y的概述 | 第14-15页 |
1.2.1 NF-YB概述 | 第14-15页 |
1.3 NF-YB在植物花期调节中的途径及作用 | 第15-19页 |
1.3.1 拟南芥中四种花期调控的途径 | 第15-18页 |
1.3.2 NF-YB在植物开花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1.4 NF-YB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19页 |
1.5 启动子及顺式作用元件的概述 | 第19-21页 |
1.5.1 启动子的概述 | 第19-20页 |
1.5.2 顺式作用元件的概述 | 第20-21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BnNF-YB2/3/4/5/6拟南芥转基因纯合体的筛选与鉴定及其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拟南芥转基因及阳性苗筛选 | 第23-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2.1.1 材料 | 第23-24页 |
2.1.1.1 菌种与载体 | 第23页 |
2.1.1.2 工具酶与试剂(盒) | 第23-24页 |
2.1.1.3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1.1.4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1.2 方法 | 第24-28页 |
2.1.2.1 植物的生长条件 | 第24页 |
2.1.2.2 酶切位点的选择及含酶切位点引物的设计 | 第24-26页 |
2.1.2.3 BnNF-YB2/3/4/5/6启动子的高保真克隆 | 第26-27页 |
2.1.2.4 含BnNF-YB2/3/4/5/6启动子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页 |
2.1.2.5 电转化法转化表达载体到农杆菌 | 第27-28页 |
2.1.2.7 BnNF-YB2/3/4/5/6启动子拟南芥转基因阳性苗抗性平板筛选 | 第28页 |
2.1.2.8 BnNF-YB2/3/4/5/6启动子拟南芥转基因阳性苗PCR验证 | 第28页 |
2.2 BnNF-YB2/3/4/5/6拟南芥转基因纯合体苗的筛选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2.3.1 高保真扩增结果 | 第29-30页 |
2.3.2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表达载体到根癌农杆菌EHA105 | 第30-33页 |
2.3.3 BnNF-YB2/3/4/5/6-P通过生物在线软件PLANTCARE预测其存在的顺式作用元件 | 第33页 |
2.3.4 BnNF-YB2/3/4/5/6-P拟南芥转基因阳性苗的筛选及鉴定 | 第33-34页 |
2.3.5 BnNF-YB2/3/4/5/6拟南芥转基因阳性纯合体苗的筛选及鉴定 | 第34-36页 |
2.4 讨论 | 第36-39页 |
第三章 BnNF-YB2/3/4/5/6生物功能的初步分析与研究 | 第39-5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39页 |
3.1.2 其他材料 | 第39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3.1.4.1 系统进化树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39-40页 |
3.1.4.2 GFP-亚细胞定位实验方法 | 第40页 |
3.1.4.3 GUS-组织定位的实验方法 | 第40页 |
3.1.4.4 拟南芥开花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1.4.5 实时定量PCR实验方法 | 第41页 |
3.1.4.6 转基因拟南芥根伸长率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3.1.4.7 根系扫描实验方法 | 第42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4页 |
3.2.1 生物信息学分析(保守序列系统进化树及氨基酸比对)结果 | 第42-44页 |
3.2.2 亚细胞定位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3.2.3 GUS-组织定位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3.2.4 开花实验结果 | 第46-50页 |
3.2.6 BnNF-YB2/3/4/5/6及WT在CK、75mM NaCl、100mM mannitol处理下根伸长率实验结果 | 第50-53页 |
3.2.7 根系扫描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3.3 讨论 | 第54-57页 |
第四章 BnNF-YB1/2/3/4/5/6及ScHAP2/3/5载体构建、转化及蛋白表达 | 第57-7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7-65页 |
4.1.1 菌株与载体 | 第57-58页 |
4.1.2 工具酶与试剂(盒) | 第58-59页 |
4.1.3 主要仪器 | 第59页 |
4.1.4 方法 | 第59-63页 |
4.1.4.1 酶切位点的选择及含酶切位点引物的设计 | 第59-61页 |
4.1.4.2 BnNF-YB1/2/3/4/5/6及ScHAP2/3/5的高保真克隆 | 第61-62页 |
4.1.4.3 含BnNF-YB1/2/3/4/5/6及ScHAP2/3/5表达载体(PET-28a)的构建 | 第62-63页 |
4.1.4.4 电转化法转化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到表达菌体BL21 | 第63页 |
4.1.5 IPTG诱导表达BnNF-YB1/2/3/4/5/6和ScHAP2/3/5蛋白及收集总蛋白 | 第63-64页 |
4.1.6 测定总蛋白浓度 | 第64页 |
4.1.7 BnNF-YB1/2/3/4/5/6及ScHAP2/3/5目的蛋白的过柱纯化 | 第64页 |
4.1.8 SDS-PAGE验证纯化结果 | 第64-6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4.2.1 高保真扩增及测序分析 | 第65-66页 |
4.2.2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表达载体到表达菌BL21中 | 第66-67页 |
4.2.3 BnNF-YB1/2/3/4/5/6及ScHAP2/3/5蛋白表达的SDS-PAGE验证 | 第67-68页 |
4.2.4 讨论 | 第68-71页 |
全文结论 | 第71-73页 |
创新点 | 第73-75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硕士期间已(待)发表的论文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