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油气开采机械设备的腐蚀与防护论文

孤东油井管杆长效缓蚀技术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1.1.1 新滩区块腐蚀概况第9-10页
        1.1.2 新滩区块腐蚀特点第10-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腐蚀原因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缓蚀剂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长效缓蚀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1 主要研究目标第17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影响油井管杆腐蚀的因素研究第18-30页
    2.1 孤东油田新滩区块影响腐蚀的因素分析第18-20页
        2.1.1 离子类型及含量第18页
        2.1.2 酸性气体第18-19页
        2.1.3 硫酸盐还原菌第19-20页
        2.1.4 其他因素第20页
    2.2 腐蚀产物分析第20-21页
    2.3 单一因素的腐蚀特性研究第21-29页
        2.3.1 实验方法第22-24页
        2.3.2 阴离子的腐蚀第24-26页
        2.3.3 溶解氧的腐蚀第26-27页
        2.3.4 CO_2的腐蚀第27页
        2.3.5 几种主要因素腐蚀的对比第27-29页
    2.4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油井管杆腐蚀的主要原因及机理研究第30-45页
    3.1 腐蚀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第30-36页
        3.1.1 溶解氧对Cl~-腐蚀的影响第30-31页
        3.1.2 溶解氧对HCO_3~-腐蚀的影响第31页
        3.1.3 溶解氧对SO_4~(2-)腐蚀的影响第31-32页
        3.1.4 离子对溶解氧腐蚀的影响第32-34页
        3.1.5 离子对CO_2腐蚀的影响第34-36页
        3.1.6 溶解氧对CO_2腐蚀的影响第36页
    3.2 模拟水中各因素的腐蚀第36-38页
    3.3 各因素对腐蚀的影响程度第38-40页
    3.4 腐蚀机理探讨第40-43页
        3.4.1 Cl~-的腐蚀机理第40页
        3.4.2 HCO_3~-的腐蚀机理第40-41页
        3.4.3 SO_4~(2-)的腐蚀机理第41页
        3.4.4 O_2的腐蚀机理第41-43页
        3.4.5 CO_2的腐蚀机理第43页
    3.5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长效缓蚀剂基础配方优选第45-51页
    4.1 母体缓蚀剂种类及加量的优选第45-47页
        4.1.1 母体缓蚀剂种类优选第45-47页
        4.1.2 母体缓蚀剂加量优选第47页
    4.2 增效添加剂种类及加量的优选第47-49页
        4.2.1 除氧剂种类优选第47-48页
        4.2.2 除氧剂加量优选第48-49页
    4.3 长效缓蚀剂基础配方优化第49页
    4.4 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长效缓蚀剂成型方法优化研究第51-59页
    5.1 成型方法的优选第51-54页
        5.1.1 胶结成型法第51-52页
        5.1.2 高温熔融成型法第52-53页
        5.1.3 加压成型法第53页
        5.1.4 成型方法优选结果第53-54页
    5.2 长效缓蚀剂综合性能评价第54-58页
        5.2.1 实验方法第54-55页
        5.2.2 静态玻管法第55页
        5.2.3 动态搅拌法第55-56页
        5.2.4 动态流动法第56页
        5.2.5 长效缓蚀剂适应性分析第56-57页
        5.2.6 长效缓蚀剂缓蚀性能评价第57-58页
    5.3 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临界CO2选择性驱油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下一篇:注水开发油田砂岩储层微观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以喇萨杏油田姚家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