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量字符喷码机系统开发研制
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喷码机的种类 | 第14-16页 |
1.2.1 连续喷墨式喷码机 | 第15页 |
1.2.2 按需供墨式喷码机 | 第15-16页 |
1.2.3 激光喷码机 | 第16页 |
1.3 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1.3.1 国内外喷码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喷码机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第2章 矢量字符喷码机总体设计方案 | 第22-34页 |
2.1 矢量字符喷码机的设计要求 | 第22页 |
2.2 矢量字符喷码机的系统架构 | 第22-26页 |
2.2.1 机械结构设计 | 第23-25页 |
2.2.2 墨水回路设计 | 第25页 |
2.2.3 控制系统设计 | 第25-26页 |
2.3 矢量字符喷印原理与实现 | 第26-33页 |
2.3.1 矢量字符的成形原理 | 第26-27页 |
2.3.2 矢量字符的存储形式 | 第27页 |
2.3.3 矢量字符的分辨率 | 第27-28页 |
2.3.4 矢量字符的尺寸 | 第28-29页 |
2.3.5 矢量字符的实现 | 第29-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矢量字符喷码机喷射器结构及墨水回路设计 | 第34-46页 |
3.1 喷射器结构设计 | 第34-42页 |
3.1.1 喷射器结构受力分析 | 第34-36页 |
3.1.2 喷射器的结构组成 | 第36-37页 |
3.1.3 喷射器的结构分析 | 第37-39页 |
3.1.4 喷射器的结构参数 | 第39-42页 |
3.2 墨水回路系统设计 | 第42-45页 |
3.2.1 墨水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42-43页 |
3.2.2 墨水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3.2.3 集成块结构设计 | 第44-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矢量字符喷码机硬件系统设计 | 第46-58页 |
4.1 上位机模块设计 | 第47页 |
4.2 控制器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4.3 功能模块设计 | 第48-56页 |
4.3.1 电源模块 | 第48-50页 |
4.3.2 复位模块 | 第50-51页 |
4.3.3 编码器模块 | 第51-52页 |
4.3.4 字库模块 | 第52-54页 |
4.3.5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 | 第54-55页 |
4.3.6 通讯模块 | 第55页 |
4.3.7 高速电磁阀驱动模块 | 第55-56页 |
4.4 PCB总体设计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矢量字符喷码机软件系统设计 | 第58-78页 |
5.1 上位机界面设计 | 第58-63页 |
5.1.1 SerialPort控件介绍 | 第58-59页 |
5.1.2 上位机操作界面 | 第59-62页 |
5.1.3 上位机与MCU的通讯 | 第62-63页 |
5.2 MCU底层程序设计 | 第63-76页 |
5.2.1 矢量字库的形成 | 第63-67页 |
5.2.2 矢量字符的喷写 | 第67-75页 |
5.2.3 矢量字符的高度调整 | 第75-7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矢量字符喷码机系统实验 | 第78-90页 |
6.1 矢量字符喷码机 | 第78-81页 |
6.1.1 整体布局 | 第78页 |
6.1.2 二维工作台 | 第78-80页 |
6.1.3 喷射器供墨回路 | 第80-81页 |
6.2 矢量字符喷写效果影响因素 | 第81-85页 |
6.2.1 工作台移动速度 | 第81-83页 |
6.2.2 字符高度 | 第83-85页 |
6.3 矢量字符最佳喷写效果 | 第85-86页 |
6.4 ASCII码及汉字喷写效果 | 第86-8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7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90-91页 |
7.2 论文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