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李穑诗歌的比较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杜甫与李穑的生平及创作 | 第14-20页 |
2.1 杜甫的生平及创作 | 第14-15页 |
2.2 李穑的生平及创作 | 第15-17页 |
2.3 李穑诗歌创作对杜甫的接受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杜甫与李穑诗歌内容比较 | 第20-39页 |
3.1 杜甫与李穑诗歌内容的相同点 | 第20-33页 |
3.1.1 表现强烈的忠君爱国 | 第20-23页 |
3.1.2 体现博大的仁爱胸怀 | 第23-27页 |
3.1.3 呈现社会的现实写照 | 第27-33页 |
3.2 杜甫与李穑诗歌内容的不同点 | 第33-39页 |
3.2.1 爱国忠君各有侧重 | 第33-35页 |
3.2.1.1 杜诗侧重爱国之意 | 第33-34页 |
3.2.1.2 李诗倾向忠君之情 | 第34-35页 |
3.2.2 求仕隐逸各不相同 | 第35-39页 |
3.2.2.1 杜甫的入仕和被动隐逸 | 第35-36页 |
3.2.2.2 李穑的出仕和主动隐逸 | 第36-39页 |
第四章 杜甫与李穑诗歌艺术特色比较 | 第39-50页 |
4.1 杜甫与李穑诗歌艺术特色的相同点 | 第39-43页 |
4.1.1 风格上雄浑壮美 | 第39-41页 |
4.1.2 语言上字斟句酌 | 第41-42页 |
4.1.3 修辞上引经据典 | 第42-43页 |
4.2 杜甫与李穑诗歌艺术特色的不同点 | 第43-50页 |
4.2.1 语言上含蓄直白 | 第44-47页 |
4.2.1.1 杜诗的含蓄 | 第44-45页 |
4.2.1.2 李诗的直白 | 第45-47页 |
4.2.2 体裁上各有所长 | 第47-50页 |
4.2.2.1 杜诗体裁多样 | 第47-48页 |
4.2.2.2 李诗排律专长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