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通航建筑物与助航设备论文--船闸论文--船闸水力学理论与研究试验论文

双线船闸共用引航道非恒定流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的研究第12-15页
        1.3.2 双线船闸共用引航道非恒定流特性研究第15-16页
    1.4 本文所用软件第16-17页
    1.5 本文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共用引航道非恒定流的物理模型试验第19-46页
    2.1 工程概况第19-22页
    2.2 输水系统布置第22-24页
    2.3 模型相似性与制作第24-29页
        2.3.1 模型的相似第24-26页
        2.3.2 模型的制作第26-29页
    2.4 试验工况第29-34页
    2.5 模型试验成果第34-45页
        2.5.1 上引航道成果第34-39页
        2.5.2 下引航道成果第39-45页
    2.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共用引航道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第46-72页
    3.1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原理第46-51页
        3.1.1 控制方程第46-47页
        3.1.2 方程的离散第47-49页
        3.1.3 边界条件第49-51页
    3.2 水流计算有关问题的处理第51-52页
    3.3 几何模型的确定第52-62页
    3.4 水位组合第62-63页
    3.5 测点布置第63-65页
    3.6 数模验证第65-70页
        3.6.1 水面线波动验证第66-68页
        3.6.2 流速分布验证第68-70页
    3.7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共用上引航道非恒定流数值计算成果第72-94页
    4.1 上引航道非恒定流计算成果第72-89页
        4.1.1 单线船闸独立运行第72-86页
        4.1.2 双线船闸同时运行第86-89页
    4.2 船闸灌水对上引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分析第89-93页
        4.2.1 水位波动的影响第90页
        4.2.2 上引航道最小水深第90-91页
        4.2.3 往复流对船舶系泊的影响第91-93页
    4.3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五章 共用下引航道非恒定流数模计算成果第94-116页
    5.1 下引航道非恒定流计算成果第94-112页
        5.1.1 单线船闸独立运行——辅导墙长度不同第94-105页
        5.1.2 单线船闸独立运行——扩散角度不同第105-110页
        5.1.3 双线船闸同时运行第110-112页
    5.2 船闸泄水对下引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第112-115页
        5.2.1 水位波动的影响第112-113页
        5.2.2 下引航道最小水深第113-114页
        5.2.3 往复流对船舶系泊的影响第114-115页
    5.3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6-118页
    6.1 结论第116页
    6.2 展望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2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侧面碰撞约束系统的有限元开发
下一篇:改善冷拌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