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综述 | 第10-18页 |
1.1 沉积物中氮素循环的综述 | 第10-11页 |
1.1.1 水生生态系统中沉积物的作用及危害 | 第10页 |
1.1.2 氮的存在形式 | 第10页 |
1.1.3 水生生态系统中沉积物的氮循环 | 第10-11页 |
1.2 氨氧化细菌概述 | 第11-13页 |
1.2.1 氨氧化细菌的简介 | 第11-12页 |
1.2.2 环境因子对AOB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氨氧化古菌概述 | 第13-14页 |
1.3.1 氨氧化古菌的简介 | 第13页 |
1.3.2 环境因子对AOA的影响 | 第13页 |
1.3.3 环境中AOA的分布的介绍 | 第13-14页 |
1.4 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14-15页 |
1.4.2 克隆基因文库法 | 第15-16页 |
1.5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8-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2.1.1 样品采集 | 第18-19页 |
2.1.2 实验用到的试剂盒 | 第19页 |
2.1.3 实验用到的试剂 | 第19-20页 |
2.1.4 实验用到的仪器 | 第20页 |
2.1.5 实验培养基 | 第20-21页 |
2.1.6 实验定量定性反应用到的引物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8页 |
2.2.1 沉积物样品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2 沉积物中amoA基因定性分析及文库的构建 | 第22-25页 |
2.2.3 定量分析实验 | 第25-27页 |
2.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3 碧流河水库库区底泥沉积物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研究 | 第28-38页 |
3.1 底泥沉积物理化指标性质初步研究 | 第28-30页 |
3.2 碧流河水库底泥沉积物中AOB和AOA的基因定量分析实验 | 第30-36页 |
3.2.1 底泥沉积物的DNA提取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3.2.2 水库底泥沉积物amoA基因RT-PCR标准曲线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2.3 水库底泥沉积物中AOB和AOA的amoA基因定量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3.3 底泥沉积物中AOB和AOA的丰度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皮尔森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碧流河水库库区底泥沉积物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 第38-52页 |
4.1 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38-44页 |
4.1.1 AOA的amoA基因PCR扩增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4.1.2 两个季节AOA的群落多样性分析及与环境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39-41页 |
4.1.3 每一个采样点AOA的群落结构与沉积物所在环境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4.1.4 2014年10月和2015年4月AOA的系统发育树的建立与分析 | 第42-44页 |
4.2 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 第44-50页 |
4.2.1 AOB的amoA基因PCR扩增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4.2.2 两个季节AOB的群落多样性分析及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4.2.3 每一个采样点AOB的群落结构与沉积物所在环境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4.2.4 2014年10月和2015年4月AOB系统发育树的建立与分析 | 第48-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