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杏十纯油区东部井震结合精细地质建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前言第8-14页
    0.1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8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1页
        0.2.1 储层地质建模研究现状第8-11页
        0.2.2 研究区开发现状第11页
    0.3 研究内容第11页
    0.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1-14页
        0.4.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12页
        0.4.2 孔渗饱参数的确定第12页
        0.4.3 构造模型的更新第12页
        0.4.4 沉积微相模型的建立第12-13页
        0.4.5 属性模型的建立第13-14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7页
    1.1 工区位置及构造特征第14-15页
    1.2 地层特征第15-17页
第二章 井震结合构造建模研究第17-40页
    2.1 断点归位及组合第17-19页
        2.1.1 断点归位与组合第18-19页
        2.1.2 利用井分层深度差调整断层的位置第19页
    2.2 井震结合断点归位组合第19-33页
        2.2.1 密度曲线预测第20-21页
        2.2.2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第21-26页
        2.2.3 速度模型与时深转换第26-30页
        2.2.4 断层组合关系的判别第30-33页
    2.3 建立构造模型第33-40页
第三章 井震结合沉积微相建模研究第40-54页
    3.1 测井垂向比例约束沉积微相建模第45-48页
    3.2 三维反演数据体约束沉积微相建模第48-50页
    3.3 平面相带图趋势约束沉积微相建模第50-52页
    3.4 杏十纯油区东部沉积微相建模方法第52-54页
第四章 储层属性建模研究第54-63页
    4.1 测井曲线网格化第54-56页
    4.2 数据分析第56-57页
    4.3 属性建模第57-63页
        4.3.1 数据变换第57-58页
        4.3.2 变差函数分析第58-59页
        4.3.3 沉积微相约束随机模拟第59-62页
        4.3.4 物性模拟的多个实现第62-63页
第五章 模型优选及模型粗化第63-71页
    5.1 储量计算第63-68页
    5.2 模型粗化第68-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断层长周期地震动及桩土效应对LNG储罐的作用效应分析
下一篇:辽河盆地西部凹陷高二三区东部沙三、四段勘探目标评价及井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