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中古文论视野下的“隐秀”考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2页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第7-8页
 二、研究现状分析第8-10页
 三、论文结构及创新点第10-12页
第二章 《文心雕龙》“隐秀”论内涵第12-20页
 一、释“隐”第12-16页
  (一)“隐秀”之“隐”的历史溯源第12-13页
  (二)《文心雕龙》全书中的“隐”第13-15页
  (三)《文心雕龙·隐秀》篇中的“隐”第15-16页
 二、释“秀”第16-18页
  (一)“隐秀”之“秀”的历史溯源第16-17页
  (二)《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秀”第17页
  (三)《文心雕龙·隐秀》篇中的“秀”第17-18页
 三、“隐”与“秀”关系简论第18-20页
第三章 “隐秀”论的表现形式第20-24页
 一、“隐秀”论之“隐”表现形式第20-21页
 二、“隐秀”论之“秀”表现形式第21-22页
 三、“隐秀”的表现形式第22-24页
第四章 “隐秀”论形成的背景第24-30页
 一、汉代侈丽文化对“隐秀”论形成影响第24-25页
 二、魏晋六朝玄默文化的形成对文论影响第25-30页
第五章 “隐秀”论对“意境”说的影响第30-36页
 一、唐宋时期“意境”说发展概论第30-32页
 二、元明清时期“意境”说发展概论第32-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丽 感伤 空灵—韦庄诗词的独特韵致探讨
下一篇:论李渔的戏曲语言世俗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