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学术背景及选题依据 | 第8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8-13页 |
1.2.1 导向钻井工具的发展历程 | 第8-10页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页 |
1.5 题目来源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旋转稳斜钻井系统方案设计 | 第15-22页 |
2.1 大位移水平井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旋转导向钻井方案与系统分类 | 第16-18页 |
2.2.1 导向钻井方案的分类 | 第16页 |
2.2.2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分类 | 第16-18页 |
2.3 旋转稳斜钻井系统方案设计 | 第18-21页 |
2.3.1 旋转稳斜钻井系统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2.3.2 旋转稳斜钻井系统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液流分配单元设计与优化 | 第22-32页 |
3.1 液流分配单元作用原理 | 第22-23页 |
3.2 三盘阀开孔角设计与优化 | 第23-24页 |
3.2.1 三盘阀开孔角设计 | 第23页 |
3.2.2 三盘阀开孔角优化 | 第23-24页 |
3.3 侧向推靠力分析与优化 | 第24-30页 |
3.3.1 下盘阀低压孔数为3时 | 第25-26页 |
3.3.2 下盘阀低压孔数为4时 | 第26-28页 |
3.3.3 下盘阀低压孔数为5时 | 第28-29页 |
3.3.4 下盘阀低压孔数为8时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旋转稳斜钻井工具稳定平台设计与分析 | 第32-43页 |
4.1 稳定平台静力学模型 | 第32-33页 |
4.2 稳定平台所受力矩的分析 | 第33-37页 |
4.2.1 轴承回转时的摩擦力矩M轴承 | 第33-34页 |
4.2.2 盘阀系统传递给稳定平台的阻转力矩M盘阀 | 第34-35页 |
4.2.3 重力块的稳定力矩M重力块 | 第35-37页 |
4.3 重力块的设计与分析 | 第37-39页 |
4.4 重力块设计参数优化分析 | 第39-41页 |
4.5 中盘阀偏转角度研究 | 第41-42页 |
4.6 稳定平台的有限元分析 | 第4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 第43-53页 |
5.1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组成 | 第43-44页 |
5.1.1 步进电机特点 | 第43-44页 |
5.1.2 控制系统选择 | 第44页 |
5.2 步进电动机的选型与装配方案 | 第44-45页 |
5.2.1 步进电机选型 | 第44-45页 |
5.2.2 结构装配方案 | 第45页 |
5.3 步进电机的矩频特性曲线拟合 | 第45-47页 |
5.4 步进电机运行曲线设计与分析 | 第47-52页 |
5.4.1 梯形运行曲线 | 第47-48页 |
5.4.2 抛物线型运行曲线 | 第48-49页 |
5.4.3 指数型运行曲线 | 第49-50页 |
5.4.4 运行曲线对比与分析 | 第50-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稳定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 第53-65页 |
6.1 工具各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53-54页 |
6.2 稳定系统动力学方程分析 | 第54-55页 |
6.3 稳定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55-59页 |
6.3.1 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55-56页 |
6.3.2 动力学模型参数讨论 | 第56-59页 |
6.4 正交试验与参数的优化设计 | 第59-64页 |
6.4.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9页 |
6.4.2 正交表的选择 | 第59-60页 |
6.4.3 正交试验结果 | 第60-62页 |
6.4.4 试验结果分析与优化 | 第62-6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7.2 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