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0 上转换荧光材料简介 | 第16页 |
1.1 上转换荧光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16-18页 |
1.1.1 生物成像 | 第16-18页 |
1.1.2 生物检测 | 第18页 |
1.2 上转换荧光检测的方法 | 第18-20页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0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理论背景分析 | 第22-27页 |
2.1 上转换荧光材料介绍 | 第22-24页 |
2.1.1 上转换荧光材料的组成 | 第22页 |
2.1.2 上转换荧光材料的发光机制 | 第22-24页 |
2.2 上转换荧光分析法 | 第24-25页 |
2.2.1 直接测定法 | 第24页 |
2.2.2 间接测定法 | 第24-25页 |
2.2.3 适用于上转换荧光材料的分析方法 | 第25页 |
2.3 上转换材料NaYF_4:Er,Yb及其性质 | 第25-26页 |
2.3.1 NaYF_4:Er,Yb的组成 | 第25页 |
2.3.2 NaYF_4:Er,Yb的发光光谱 | 第25-26页 |
2.3.3 影响NaYF_4:Er,Yb发光强度的因素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检测光路的设计 | 第27-44页 |
3.1 光路设计的原则 | 第27页 |
3.2 常见的荧光检测光路 | 第27-30页 |
3.2.1 引入光纤的光路 | 第30页 |
3.3 检测光路设计 | 第30-32页 |
3.3.1 激发光路 | 第31页 |
3.3.2 接收光路 | 第31页 |
3.3.3 传输光路 | 第31-32页 |
3.4 激发光源的选择 | 第32-34页 |
3.4.1 激发光源选择的依据 | 第32-33页 |
3.4.2 MDL-Ⅲ-980-1W激光器 | 第33-34页 |
3.5 给样方式的选择 | 第34-38页 |
3.5.1 常见的给样方式 | 第34-37页 |
3.5.2 系统选择的给样方式 | 第37-38页 |
3.6 光学元件的选择 | 第38-42页 |
3.6.1 光纤 | 第38-39页 |
3.6.2 光纤准直镜 | 第39页 |
3.6.3 向色滤光片 | 第39-40页 |
3.6.4 凸透镜 | 第40页 |
3.6.5 可见光滤光片 | 第40-41页 |
3.6.6 角锥棱镜 | 第41-42页 |
3.6.7 光学平板和光学元件支架 | 第42页 |
3.7 系统搭建 | 第4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光电检测系统 | 第44-55页 |
4.1 光电传感器的选择 | 第44-49页 |
4.1.1 常见的光电传感器 | 第44-46页 |
4.1.2 系统选用的光电传感器 | 第46-49页 |
4.2 滤波器的选择 | 第49-53页 |
4.2.1 噪声分析及滤波要求 | 第49-50页 |
4.2.2 常见滤波器的种类 | 第50-51页 |
4.2.3 滤波器的选择 | 第51-52页 |
4.2.4 有源滤波器UAF42 | 第52-53页 |
4.2.5 滤波器的滤波效果 | 第53页 |
4.3 放大电路的选择 | 第53-54页 |
4.4 电源模块 | 第54页 |
4.5 连接电路 | 第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 第55-62页 |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5页 |
5.2 检测样品的配置 | 第55页 |
5.3 实验操作流程 | 第55-57页 |
5.3.1 校准光路 | 第55-56页 |
5.3.2 取样方法 | 第56页 |
5.3.3 样品检测流程 | 第56-57页 |
5.4 系统检验实验及结果 | 第57-61页 |
5.4.1 双路荧光接收检验 | 第57-58页 |
5.4.2 系统线性度检验 | 第58-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5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2页 |
6.2 展望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