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三维单分散ZnO、α-Fe2O3空心结构和多孔结构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气体传感器简介第13-17页
        1.1.1 气体传感器的分类第14-15页
        1.1.2 气敏性能的评价指标第15-17页
    1.2 气体传感器的制作及测试原理第17-18页
    1.3 ZnO、α-Fe_2O_3的简要概述和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1 ZnO的简要概述和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2 α-Fe_2O_3的简要概述和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第22页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6页
第二章 ZnO、α-Fe_2O_3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改善方法及表征方法第26-33页
    2.1 ZnO、α-Fe_2O_3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6-28页
        2.1.1 溶胶-凝胶法(Sol-gol)第27页
        2.1.2 静电纺丝法(Electrospinning)第27-28页
        2.1.3 水热法(Hydrothermal)第28页
    2.2 提高ZnO、α-Fe_2O_3气敏性能的有效方法第28-30页
        2.2.1 设计新型结构第28-29页
        2.2.2 适当减小晶粒尺寸第29页
        2.2.3 优化表面形貌第29页
        2.2.4 金属掺杂改性第29页
        2.2.5 添加活性剂第29页
        2.2.6 构建异质结第29-30页
    2.3 ZnO、α-Fe_2O_3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第30-32页
        2.3.1 X射线衍射(XRD)第30页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0-31页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1页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1页
        2.3.5 氮吸附比表面积测试(BET)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3页
第三章 单分散ZnO空心六面锥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第33-41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5页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3-34页
        3.2.2 单分散ZnO空心六面锥的制备第34页
        3.2.3 样品的表征第34-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39页
        3.3.1 结构表征结果分析第35页
        3.3.2 形貌表征结果分析第35-36页
        3.3.3 单分散的ZnO空心六面锥的形成机理第36-37页
        3.3.4 单分散的ZnO空心六面锥对乙醇的气敏特性研究第37-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第四章 单分散的汉堡包状 α-Fe_2O_3微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第41-48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实验部分第41-42页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1-42页
        4.2.2 单分散的汉堡包状 α-Fe_2O_3微米粒子的制备第42页
        4.2.3 样品的表征第42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2-46页
        4.3.1 结构表征结果分析第42-43页
        4.3.2 形貌表征结果分析第43-44页
        4.3.3 单分散的汉堡包状 α-Fe_2O_3微米粒子对丙酮的气敏特性第44-45页
        4.3.4 单分散的汉堡包状 α-Fe_2O_3微米粒子可能的气敏机理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五章 单分散多孔的立方体状、饼状和椭球体状 α-Fe_2O_3粒子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第48-67页
    5.1 引言第48-49页
    5.2 实验部分第49-50页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9-50页
        5.2.2 纯的及Cu掺杂的 α-Fe_2O_3微米粒子的制备第50页
        5.2.3 样品的表征第50页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0-63页
        5.3.1 结构表征结果分析第50-52页
        5.3.2 XPS表征结果分析第52-53页
        5.3.3 形貌表征结果分析第53-56页
        5.3.4 BET表征结果分析第56-57页
        5.3.5 α-Fe_2O_3微米粒子可能的形成机理第57-58页
        5.3.6 α-Fe_2O_3微米粒子对丙酮的气敏特性第58-61页
        5.3.7 α-Fe_2O_3微米粒子可能的气敏机理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67-69页
    6.1 总结第67-68页
    6.2 展望第68-69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燃机散热应用的纳米流体输运特性分子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CuCl作为铜源常温水相合成CuInS2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