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P2P网络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文献评述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第18-19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 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P2P网络贷款及信用风险第21-31页
    2.1 P2P网络贷款第21-24页
        2.1.1 P2P网络贷款的含义第21-22页
        2.1.2 P2P网络贷款的发展历程第22-23页
        2.1.3 P2P网络贷款的运作模式第23-24页
    2.2 P2P信用风险第24-25页
        2.2.1 P2P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第24-25页
        2.2.2 P2P信用风险的特征第25页
    2.3 P2P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第25-31页
        2.3.1 传统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第25-26页
        2.3.2 现代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第26-27页
        2.3.3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第27-29页
        2.3.4 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第29-31页
第3章 P2P网络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第31-41页
    3.1 P2P网络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31-33页
        3.1.1 国内外P2P网络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现状第31-32页
        3.1.2 传统个人贷款风险评估体系第32页
        3.1.3 P2P网络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32-33页
    3.2 评估指标的量化处理第33-38页
    3.3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结构设计第38-39页
    3.4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训练第39-41页
第4章 我国P2P网络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的实证分析第41-48页
    4.1 据的收集与处理第41-42页
    4.2 模型结构第42-43页
    4.3 模型仿真第43-46页
        4.3.1 训练过程第43-44页
        4.3.2 仿真过程及结果第44-46页
    4.4 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第46-47页
    4.5 稳健性检验第47-48页
第5章 对策与建议第48-51页
    5.1 扩大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在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第48-49页
    5.2 建立健全P2P网络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的外部制度与环境第49页
    5.3 加快建设P2P网络贷款信用风险内控制度第49-51页
结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2P农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上市公司并购对市值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