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

信息消费的理论、测度及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20-38页
    1.1 研究背景第21-25页
        1.1.1 新商业文明的崛起引领消费范式的变革第21-22页
        1.1.2 消费成为破解经济发展困局的主要动力第22-23页
        1.1.3 信息消费与经济生活的深度融合第23-24页
        1.1.4 传统信息消费一落千丈,新型信息消费风起云涌第24-25页
    1.2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2.1 理论意义第25页
        1.2.2 现实意义第25-2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3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26-28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8-31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1-34页
        1.4.1 研究方法第31-32页
        1.4.2 论文结构及研究技术路线第32-34页
    1.5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第34-38页
        1.5.1 研究的重难点第34-36页
        1.5.2 本文的创新点第36-38页
2. 信息消费概念、内涵与特征第38-59页
    2.1 信息消费概念的再认识第38-47页
        2.1.1 对“消费”的认识第38-39页
        2.1.2 对信息消费定义的梳理第39-41页
        2.1.3 现有信息消费定义的局限性第41-44页
        2.1.4 信息消费的重新定义第44-47页
    2.2 信息消费的内涵第47-50页
    2.3 信息消费的演进历程第50-54页
        2.3.1 文献型信息消费时代第51-52页
        2.3.2 电子型信息消费时代第52-53页
        2.3.3 网络型信息消费时代第53页
        2.3.4 移动互联型信息消费时代第53-54页
    2.4 信息消费的特征第54-57页
        2.4.1 消费主体的大众化第54-55页
        2.4.2 边际消费倾向递增性第55页
        2.4.3 消费需求的长尾化第55-56页
        2.4.4 消费行为的碎片化第56-57页
        2.4.5 消费过程的隐蔽性第57页
        2.4.6 消费结果的理性化第57页
    2.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3. 信息消费的基本要素第59-137页
    3.1 信息消费主体第59-67页
        3.1.1 个体信息消费主体第59-61页
        3.1.2 企业信息消费主体第61-64页
        3.1.3 国家(地区)信息消费主体第64-67页
    3.2 信息消费客体第67-80页
        3.2.1 基于信息内容的消费第67-71页
        3.2.2 基于信息接入的消费第71-76页
        3.2.3 基于信息平台的消费第76-80页
    3.3 信息消费需求第80-94页
        3.3.1 需求理论第80-82页
        3.3.2 信息需求类别第82-87页
        3.3.3 信息需求的满足模式分析第87-91页
        3.3.4 信息需求函数及价格弹性分析第91-94页
    3.4 信息消费供给第94-108页
        3.4.1 供给理论第94-95页
        3.4.2 信息供给及模型第95-98页
        3.4.3 信息供给函数及价格弹性分析第98-100页
        3.4.4 有效信息供给不足与无效信息供给过剩第100-108页
    3.5 信息消费行为分析第108-121页
        3.5.1 消费行为理论及模型第108-111页
        3.5.2 信息消费行为模型的演进第111-113页
        3.5.3 传统互联网时代AISAS消费行为模型存在的问题第113-116页
        3.5.4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E-ISIRMAS消费行为模型第116-121页
    3.6 信息消费力第121-136页
        3.6.1 消费力经济学第121-125页
        3.6.2 信息消费力的概念与内涵第125-127页
        3.6.3 信息消费力函数及曲线第127-129页
        3.6.4 信息消费力与数字鸿沟第129-136页
    3.7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4. 信息消费水平的测度第137-157页
    4.1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37-141页
        4.1.1 信息消费测度的现状第137-140页
        4.1.2 现有信息消费测度存在的问题第140-141页
    4.2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指标与方法的优化第141-143页
        4.2.1 优化的必要性第141-142页
        4.2.2 优化的思路与原则第142-143页
    4.3 信息消费水平测度的内容第143-147页
        4.3.1 测度框架的确定第143-145页
        4.3.2 测度指标的构建第145-146页
        4.3.3 测度方法的选择第146-147页
    4.4 我国信息消费水平测度分析第147-155页
        4.4.1 横向分析第147-153页
        4.4.2 纵向分析第153-155页
    4.5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5. 信息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第157-188页
    5.1 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第157-159页
        5.1.1 经济增长的界定第157-158页
        5.1.2 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第158-159页
    5.2 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第159-170页
        5.2.1 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型第159-161页
        5.2.2 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第161-166页
        5.2.3 优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第166-169页
        5.2.4 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第169-170页
    5.3 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第170-179页
        5.3.1 生产交换精益化第171-172页
        5.3.2 空间集约虚拟化第172-173页
        5.3.3 市场运行高效化第173-175页
        5.3.4 时间即时精准化第175-177页
        5.3.5 制造装备软件化第177-178页
        5.3.6 信息传递数字化第178页
        5.3.7 产品价值知识化第178-179页
    5.4 信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第179-187页
        5.4.1 分析框架的构建第179-180页
        5.4.2 平稳性检验第180-182页
        5.4.3 回归分析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182-185页
        5.4.4 经济增长模型的回归及结果分析第185-187页
    5.5 本章小结第187-188页
6. 总结与展望第188-192页
    6.1 全文总结第188-190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90-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199页
附录1:2013年我国各地区信息消费三级指标情况第199-204页
附录2:2002-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三级指标情况第204-20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07-208页
致谢第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等离子喷涂射流特性及熔滴铺展凝固行为研究
下一篇:或有资本设计及其投融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