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微藻悬浮液中CO2气泡的动力学行为及固碳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符号说明第12-14页
1 绪论第14-32页
    1.1 概述第14-15页
    1.2 微藻固碳技术简介第15-19页
    1.3 微藻悬浮液中的两相流动第19-26页
    1.4 两相流动对CO2传递的影响第26-28页
    1.5 两相流动对微藻分布和生长的影响第28-29页
    1.6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第29-32页
        1.6.1 已有研究工作的不足第29-30页
        1.6.2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30-31页
        1.6.3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31-32页
2 微藻悬浮液中含CO2的静止单气泡的溶解特性第32-42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气泡发生器的结构设计第33页
    2.3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33-36页
        2.3.1 藻种和培养基第33-35页
        2.3.2 实验系统第35页
        2.3.3 分析方法第35-36页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6-40页
        2.4.1 微藻悬浮液中含CO2气泡的溶解过程第36-38页
        2.4.2 气泡内初始CO2体积分数的影响第38页
        2.4.3 初始气泡大小的影响第38-39页
        2.4.4 微藻悬浮液浓度的影响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3 微藻悬浮液中含CO2的静止单气泡的传输模型第42-68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模型和计算第43-46页
        3.2.1 物理模型及假设第43-44页
        3.2.2 气泡大小的演变第44-45页
        3.2.3 CO2在微藻悬浮液中的溶解和消耗第45页
        3.2.4 性能评价第45-46页
    3.3 水中含CO2的静止单气泡的传输模型第46-53页
        3.3.1 模型的验证第46-47页
        3.3.2 气泡内初始CO2体积分数的影响第47-51页
        3.3.3 初始气泡大小的影响第51-53页
    3.4 微藻悬浮液中含CO2的静止单气泡的传输模型第53-65页
        3.4.1 模型的验证第53-54页
        3.4.2 微藻悬浮液中含CO2的静止单气泡的溶解过程第54-56页
        3.4.3 气泡内初始CO2体积分数的影响第56-59页
        3.4.4 初始气泡大小的影响第59-62页
        3.4.5 微藻悬浮液浓度的影响第62-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8页
4 微藻悬浮液中含CO2的单气泡的动力学行为第68-88页
    4.1 引言第68页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68-70页
        4.2.1 藻种和培养基第68-69页
        4.2.2 实验系统第69页
        4.2.3 分析方法第69-70页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0-85页
        4.3.1 气液界面附近微藻的行为第70-72页
        4.3.2 气体流量对单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第72-80页
        4.3.3 CO2浓度对单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第80-83页
        4.3.4 毛细管孔径对单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第83-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8页
5 微藻悬浮液中两个CO2气泡聚并的动力学行为第88-104页
    5.1 引言第88-89页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89-90页
        5.2.1 藻种和培养基第89页
        5.2.2 实验系统第89页
        5.2.3 分析方法第89-90页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0-101页
        5.3.1 气液界面附近微藻细胞的运动及分布第90-91页
        5.3.2 微藻悬浮液中两气泡聚并的动力学行为第91-96页
        5.3.3 毛细管中心距对气泡聚并行为的影响第96-99页
        5.3.4 气体流量对气泡聚并行为的影响第99-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6 气泡动力学行为对微藻分布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第104-132页
    6.1 引言第104页
    6.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04-108页
        6.2.1 藻种和培养基第104-105页
        6.2.2 实验系统第105-106页
        6.2.3 测量方法及评价指标第106-108页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08-129页
        6.3.1 光生物反应器内微藻的分布特性第108-111页
        6.3.2 CO2浓度对微藻分布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第111-114页
        6.3.3 毛细管孔径对微藻分布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第114-118页
        6.3.4 气体流量对微藻分布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第118-121页
        6.3.5 微藻分布的均匀性对其生长的影响第121-129页
    6.4 本章小结第129-132页
7 光生物反应器内微藻的生长及固碳性能第132-148页
    7.1 引言第132页
    7.2 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设计第132-133页
    7.3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133-137页
        7.3.1 藻种和培养基第133页
        7.3.2 实验系统第133-134页
        7.3.3 测量方法及评价指标第134-137页
    7.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137-147页
        7.4.1 孔径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137-139页
        7.4.2 孔间距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139-141页
        7.4.3 入口CO2浓度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141-144页
        7.4.4 气体流量对微藻生长的影响第144-147页
    7.5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48-152页
    8.1 本文主要结论第148-150页
    8.2 后续工作展望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70页
附录第170-171页
    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及撰写的论文第170页
    B. 攻读博士期间参研的科研项目第170-171页
    C. 攻读博士期间获奖目录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泳沉积法制备新型纳米铝热剂膜的研究
下一篇:十足目甲壳动物顶体构架体及精子发生相关蛋白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