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研究 | 第17-20页 |
1.3.2 支撑布置形式研究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灵敏度分析和有限元概率设计 | 第22-32页 |
2.1 灵敏度分析概念 | 第22页 |
2.2 结构灵敏度分析 | 第22-25页 |
2.2.1 结构灵敏度分析分类 | 第23-24页 |
2.2.2 结构灵敏度分析的方法 | 第24-25页 |
2.2.3 结构灵敏度分析的应用发展 | 第25页 |
2.3 有限元概率设计概念 | 第25-31页 |
2.3.1 有限元概率设计中的参数分布函数 | 第25-26页 |
2.3.2 有限元概率设计方法 | 第26-30页 |
2.3.3 有限元概率设计的基本过程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抗侧性能试验研究 | 第32-41页 |
3.1 材料特性试验 | 第32-33页 |
3.2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模型试验分析 | 第33-40页 |
3.2.1 试验模型设计 | 第34-36页 |
3.2.2 试验装置 | 第36页 |
3.2.3 试验加载 | 第36-37页 |
3.2.4 数据采集 | 第37-38页 |
3.2.5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抗侧性能分析 | 第41-80页 |
4.1 节点刚性模型平面纯框架灵敏度分析 | 第41-58页 |
4.1.1 灵敏度分析过程 | 第41-42页 |
4.1.2 灵敏度分析结果 | 第42-57页 |
4.1.3 灵敏度分析总结 | 第57-58页 |
4.2 节点半刚接模型纯框架侧移灵敏度分析 | 第58-66页 |
4.2.1 弯矩-转角模型引入框架分析 | 第58-60页 |
4.2.2 空间纯框架有限元分析与校准 | 第60-64页 |
4.2.3 灵敏度分析以及抗侧公式拟合 | 第64-66页 |
4.3 中部布置支撑框架结构模型的抗侧性能分析 | 第66-71页 |
4.3.1 试验分析与有限元模型校准 | 第66-68页 |
4.3.2 结构侧移灵敏度分析 | 第68-71页 |
4.4 两边布置支撑框架结构模型的抗侧性能分析 | 第71-75页 |
4.4.1 试验分析与有限元模型校准 | 第71-72页 |
4.4.2 结构侧移灵敏度分析 | 第72-75页 |
4.5 满布置支撑框架结构模型的抗侧性能分析 | 第75-78页 |
4.5.1 试验分析与有限元模型校准 | 第75-76页 |
4.5.2 结构侧移系侧移灵敏度分析 | 第76-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的推广与应用 | 第80-91页 |
5.1 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的推广 | 第80-84页 |
5.1.1 三种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的顶层位移有限元分析 | 第80-82页 |
5.1.2 基于灵敏度分析和有限元概率设计分析方法校核 | 第82-84页 |
5.2 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的应用 | 第84-89页 |
5.2.1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工程案例 | 第84-85页 |
5.2.2 结构侧移灵敏度分析 | 第85-88页 |
5.2.3 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盈建科模型 | 第88-8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