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陆稻(旱稻)论文

旱稻吸收、积累砷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响应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研究目的第16页
        1.1.3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土壤中砷的来源及其存在形态第17-18页
        1.2.2 砷的危害第18-19页
        1.2.3 植物对砷吸收、累积及其影响因素第19-21页
        1.2.4 土壤砷污染修复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本研究的特色第23页
    1.4.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3-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旱稻品种的筛选第25-39页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2.1.1 试验材料第26页
        2.1.2 试验方法第26页
        2.1.3 样品采集及分析第26-27页
        2.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7-36页
        2.2.1 不同基因型旱稻对砷耐性第27-30页
        2.2.2 不同基因型旱稻不同器官中砷含量第30-33页
        2.2.3 不同基因型旱稻对砷的富集及转移的差异第33-36页
    2.3 讨论第36-37页
        2.3.1 砷对旱稻生长的影响第36页
        2.3.2 不同基因型旱稻对砷的吸收和转移第36-37页
        2.3.3 糙米中砷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估第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不同基因型旱稻对砷的吸收、累积差异第39-48页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3.1.1 试验材料第39-40页
        3.1.2 试验方法第40页
        3.1.3 样品处理和测定第40页
        3.1.4 数据分析第40页
    3.2 结果分析第40-46页
        3.2.1 不同基因旱稻各器官中的砷的含量及分配第40-43页
        3.2.2 不同基因旱稻根表铁膜中砷的差异第43-46页
    3.3 讨论第46页
        3.3.1 不同基因型旱稻的砷吸收、累积第46页
        3.3.2 旱稻根表铁膜中的砷第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旱稻砷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第48-58页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4.1.1 试验材料第48页
        4.1.2 试验方法第48页
        4.1.3 样品处理和测定第48-49页
        4.1.4 数据分析第49页
    4.2 结果分析第49-56页
        4.2.1 不同基因型旱稻的生物学指标差异第49-52页
            4.2.1.1 株高、根长、分蘖数第49-52页
        4.2.2 不同基因旱稻对砷胁迫的生理反应第52-56页
    4.3 讨论第56-57页
        4.3.1 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旱稻的生长发育第56-57页
        4.3.2 抗氧化酶系统对砷胁迫的生理响应第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发表文章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对躁狂模型大鼠海马GLU/GABA兴奋/抑制调节系统作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灵敏度分析的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抗侧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