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加热炉工艺及温度控制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加热炉工艺发展现状 | 第13页 |
1.2.2 加热炉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加热炉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鞍钢1780加热炉生产工艺 | 第14-17页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加热炉二级系统设计 | 第19-29页 |
2.1 加热炉二级系统总体设计 | 第19-21页 |
2.1.1 二级系统总体结构 | 第19-20页 |
2.1.2 二级系统设备选型 | 第20-21页 |
2.2 加热炉计算机控制的外部关联 | 第21-22页 |
2.3 系统功能 | 第22-27页 |
2.3.1 生产数据管理 | 第22页 |
2.3.2 物料跟踪 | 第22-23页 |
2.3.3 加热炉设定 | 第23-24页 |
2.3.4 加热炉优化燃烧控制模型 | 第24-27页 |
2.3.5 热平衡及脱碳的计算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板坯温度计算模型 | 第29-39页 |
3.1 板坯温度模型概述 | 第29-31页 |
3.2 功能描述及模型计算 | 第31-38页 |
3.2.1 板坯入炉温度计算 | 第31-32页 |
3.2.2 入炉后板坯温度计算 | 第32-34页 |
3.2.3 热流的计算 | 第34-35页 |
3.2.4 比热及热传导的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3.2.5 板坯内部温度计算 | 第36-37页 |
3.2.6 板坯平均温度计算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炉温设定计算模型 | 第39-53页 |
4.1 炉温设定计算模型概述 | 第39-41页 |
4.2 炉温设定功能描述及模型计算 | 第41-49页 |
4.2.1 预计在炉时间的计算 | 第41-42页 |
4.2.2 预计板坯出炉某区域温度的计算 | 第42-44页 |
4.2.3 收敛判定 | 第44页 |
4.2.4 板坯温度敏感度的计算 | 第44-45页 |
4.2.5 计算板坯在炉内所必须的温度的修正量 | 第45-47页 |
4.2.6 权重设定 | 第47页 |
4.2.7 炉温设定 | 第47-49页 |
4.3 炉温设定中的间隔扩展处理 | 第49-52页 |
4.3.1 收敛判定 | 第50页 |
4.3.2 板坯温度敏感度的计算 | 第50-51页 |
4.3.3 间隔扩展计算 | 第51-52页 |
4.3.4 出炉间隔修正量的计算 | 第52页 |
4.3.5 节奏调整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加热炉二级控制模型参数优化 | 第53-65页 |
5.1 模型优化概述 | 第53页 |
5.2 加热炉二级模型参数修正算法 | 第53-56页 |
5.2.1 迭代最小二乘计算 | 第53-55页 |
5.2.2 坯温度跟踪计算 | 第55-56页 |
5.2.3 基于迭代最小二乘原理的综合热辐射系数检测算法 | 第56页 |
5.3 优化参数前二级控制模型计算温度与实验温度对比 | 第56-60页 |
5.3.1 二级计算温度与实验温度测点关系 | 第56-57页 |
5.3.2 二级计算温度与实验温度的对比分析 | 第57-60页 |
5.3.3 小结 | 第60页 |
5.4 二级模型参数的修改优化 | 第60-64页 |
5.4.1 模型参数的修改 | 第60-61页 |
5.4.2 优化后二级模型温度控制曲线 | 第61-63页 |
5.4.3 应用效果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