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文章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监狱警察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犯罪的概述 | 第16-26页 |
2.1 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概念及构成 | 第16-18页 |
2.1.1 基本概念 | 第16页 |
2.1.2 主体要件 | 第16-17页 |
2.1.3 客体要件 | 第17-18页 |
2.1.4 主观要件 | 第18页 |
2.1.5 客观条件 | 第18页 |
2.2 监狱警察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犯罪的风险点 | 第18-20页 |
2.2.1 监狱警察徇私舞弊减刑的主要风险点 | 第18-19页 |
2.2.2 监狱警察徇私舞弊假释的主要风险点 | 第19页 |
2.2.3 监狱警察徇私舞弊暂予监外执行的主要风险点 | 第19-20页 |
2.3 监狱警察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犯罪的主要类型 | 第20-22页 |
2.3.1 贪利型 | 第20页 |
2.3.2 贪色型 | 第20-21页 |
2.3.3 趋利型 | 第21页 |
2.3.4 关系型 | 第21页 |
2.3.5 义气型 | 第21页 |
2.3.6 面子型 | 第21-22页 |
2.4 当前监狱警察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犯罪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 第22-26页 |
2.4.1 犯罪的隐蔽性越来越强 | 第23-24页 |
2.4.2 涉案人员的职级越来越低 | 第24页 |
2.4.3 犯罪的年龄结构偏大 | 第24-25页 |
2.4.4 文化程度偏低 | 第25页 |
2.4.5 性别结构单— | 第25-26页 |
第3章 监狱警察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犯罪的原因分析 | 第26-37页 |
3.1 权变理论分析 | 第26-28页 |
3.1.1 模型设置 | 第26-27页 |
3.1.2 模型解释 | 第27-28页 |
3.1.3 模型运行 | 第28页 |
3.2 对监狱警察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犯罪原因的实证分析 | 第28-37页 |
3.2.1 部分监狱警察法治意识淡薄 | 第29-31页 |
3.2.2 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1-33页 |
3.2.3 刑罚执行制度不健全 | 第33-34页 |
3.2.4 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 第34-37页 |
第4章 对监狱警察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执行犯罪的预防对策 | 第37-43页 |
4.1 加大对监狱警察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 第37页 |
4.2 提升监狱警察的法治意识 | 第37-38页 |
4.3 优化监狱内部环境 | 第38-39页 |
4.3.1 保障监狱经费 | 第39页 |
4.3.2 落实从优待警政策 | 第39页 |
4.4 完善刑罚执行制度 | 第39-41页 |
4.5 强化监督机制 | 第41-43页 |
4.5.1 强化检察监督 | 第41页 |
4.5.2 创新内部监督 | 第41-42页 |
4.5.3 完善社会监督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